第一次见到老师的时候,是大一入学的时候,只记得老师个子不太高,胖胖的,很和蔼的样子。之后,由于老师并未给我们授课,就是见了面,也只是打个招呼就过去了,对老师的了解并不深入。
和老师熟悉是大三时候的事情了,学校的选课是通过网络进行的。见到老师教授书法课,自己也很热爱书法,就想去听听。第一次上课,就被老师别具一格的授课方式深深的吸引了。老师写的一手好字 ,配合他深入浅出的讲解,不仅加深了我对书法的热爱,更是动了要做他弟子的心思。下课以后,我找到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成为他的弟子,跟他系统的学习书法。说实话,心里有些坎 坷,有些紧张。没想到轻而易举的就得到了老师的同意。
还记得是一个晚上,在学工办,老师给我说了书法入门的一些知识。说实话,我对书法的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第一次接触书法也是在课堂上听老师的讲授。老师说了很多鼓励的话,并帮我做出了书法 练习的计划。之后,就这样慢慢的开始了和老师学习书法的时光。
我们院系是在新校区,离市区很远的一个小镇上,老师并不是每天都在,只是每到星期六的时候才会在这里值班。每两个星期,我都会把自己写的字拿给老师看,并向老师提出一些书法方面的问题,老 师给会我指出一些错误,并耐心的解答我提出的问题,然后我回去后,自己再慢慢揣摩,慢慢改正。就这样,一直坚持练了下来,并有了很大的提高。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大四了,虽然书法练了一年,但是由于入门时间较晚,还有许多的专业书要看,颇有些力不从心。老师让我去找我报考学校的研究生导师,去请教一下学习方法,并给我写了一 封信。导师给我提供了两本参考书,按照这两本书慢慢复习,在初试的时候,很幸运的考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虽然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去上研究生,但是,很感激两位老师为我所做的一切。
和老师接触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但是,老师的一切是我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体现出他无可比拟的风范和迷人的魅力。他风趣的话语,渊博的知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每每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现在毕业了,要为生计奔波,心中颇有些不舍。希望有时间可以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
我的同桌长着一张不太标准的瓜子脸,粗粗的眉毛下面有着一双妩媚的闪闪的眼睛。眼睛下面有着一个小巧玲珑的“水晶”鼻子,鼻子下还长着一张樱桃小嘴,整个一“小美女”。他就是张艺 腾。
因为他的长相,可没少让我们班大多数女生嫉妒。当然,也包括我在内。而我有时就想不明白了,你说他一个大老爷们儿咋就长这么好看呢?为此我可没少欺负他。天天一看到他的脸就会对他唱 “九妹九妹,漂亮的妹妹……”
但是你别以为他的性格不怎的,因为他自恋的没天理,嘴边天天唠叨着“大胆奴才,见到本大少爷还不快快下跪”或是“看哥多帅吧!咋》羡慕嫉妒恨吧?哈哈哈哈!”看,自恋吧!不过你不要 以为他只有一身的臭毛病,他也是有优点的。
就比如说谁忘了带水卡呀啥的,他都会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不过,你可别指望他向你资援笔,因为他的笔都是我给他资援的。
不过,他在学习方面也帮助我。因为数学一直以来都是我的软肋,而张“美眉”的数学一直是很不错的。所以我就经常向他问一些题呀什么的,而他总是认真的教我。就算是一道很简单的题他也 会不厌其烦的教我直到我明白了为止。而我有时也会对他有“帮助”。就比如说一道题在他给我讲会了后,我就会故意绕他,最后反而把他给绕迷糊了。
他还有一个令我想不明白的特长:吹笛子。我就想不明白了,像他这么爱动的人怎么就会规规矩矩的去学吹笛子呢,他怎么坐(站)得住呢?不过不可否认,他吹得还真不错,在校园文化节上我 总算是见识到了。令人如痴如醉,不可自拔。
而且我们两个在学习方面还可以“互补”。他教我理科知识,我教他文科知识,真是一举两得呀!
说实话,我这个同桌真是不错。长的“美”不说吧,数学成绩也不错,还乐于助人,你是不是也想让他当你的同桌呢?
这就是我的同桌。同桌的你让我喜让我恨。
从小学到大学,教过我的老师有很多很多。他们——有的和蔼可亲,有的严肃认真,有的知识渊博,有的要求严格,绝大部分都值得我尊敬。但我最尊敬的是高中的数学老师张彦娟。
张老师教我们的时候大概40多岁的样子,个子不高,穿着朴素,脸上总带着慈祥的笑容,给人的第一感觉非常亲切。
但一到了课堂上,张老师给我们的感受却是严肃认真。她上课我们几乎不走思,原因之一是她的课讲得深入浅出,步步紧扣,稍一走神就会跟不上;其二呢,是她对我们太好了,感觉不好好听她的课就 是从心里对不住她。她讲课从不带课本,讲授起来很是自然、准确、流畅,一气呵成。一节内容讲罢,留作业时,豪不含糊地说出作业的页码和题号,刚开始让我们惊叹不已。她讲课从来不带教具。数 学课,常做图,但她上课从不用直尺、三角板、圆规什么的,但画起图来,线是笔直,圆是正圆,整个图形,一步到位,不描不涂。看来此深功非一日之功啊!
当时她教我们两个班,每个班是50个人。每天她都留一定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而且要求学生每天放学前交。这样一天她看整整100本作业,且全批全改。不对的地方,有用红笔标记出来。评语绝非敷 衍,而是根据每个同学的情况具体作评。另外她评作业采用五分制。即完全准确切书写工整清楚的方能得5分,其他依次类推。这样便激发了我们认真完成作业的兴趣,每当做作业时,都比着劲写好、做 好;每当发作业时,内心又渴望自己能得到一个不可多得的满分!如果那样,本皮上就会有一个红色三角形的标志呢。
张老师不仅上课严谨,批改作业认真,她还让我们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不仅仅是学数学。比如,用草纸,她让我们折成小方块,然后按部就班地按顺序演算,既清楚又便于检查。她教我们做题要触 类旁通,举一反三,能走捷径就走捷径,即采用好方法。在她的辛勤教育下,我们两个班的数学成绩一直在年级中名列前茅。这与她的经验丰富、方法得当、认真负责是绝然分不开的。
课下张老师对待我们象妈妈一样,有病了关心你,有事了帮助你。有些小事至今我还记在脑海里。
大学毕业后,去和同学看过她几次。那时她已经退休了。现在她搬到北京的女儿家去了,已多年不见。
但她——我最尊敬的老师依然深深留在我的记忆中。
亲爱的外婆,虽然我们在星期日都能见面,平日里也有电话交往,可是今天,我要用书信方式向您诉说我的心里话。
记得从我一两岁开始,爸爸妈妈就因为工作繁忙把我放在了外婆家。在外婆家里一开始我感觉十分的孤独,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您给我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在我童年时的模糊记忆里,你虽然穿着十分朴素,而且相貌并不出众。走在茫茫人海中几乎找不到您的身影。可是邻居们都说您是个“乐天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您都微笑面对。当我放学回家以后,您每天陪我去小区玩游戏并教我如何生活,有时累的腰酸背痛也毫无怨言,您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在这里,我衷心的对您说一声:“谢谢您,外婆!”
外婆,左邻右舍都夸您心灵手巧,对我您更是关爱有加。每当天气转凉时,您总是先给我打电话,千叮万嘱要我注意保暖,然后在劳动之余您就会放弃一切休息时间帮我织手套,围巾和毛衣。织好后又会立刻送过来,叮嘱妈妈说:“孩子小,你给她多穿点,不然要感冒的。”那时,年幼无知的我却认为您这么做是应该的,很不以为然。现在,我是多么后悔,我怎么会无知到这样。看着那一双双手套,一条条围巾,一件件毛衣,又想起了有那么几夜,我住在您家,您房间的灯迟迟没有灭,在不知不觉间我睡着了,一觉醒来您却还在灯光下为我赶织毛衣。这一针一线中包含的是您对我满满的爱啊!真是“游子身上衣,外婆手中线。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外婆,我爱您!你是我心中最美的人!
如今您年岁已高,不用再为外孙女操多少心了,因为外孙女已经长大。
老师,多么亲切的称呼啊!老师,多么神圣的职业啊!学校里,老师传授给我们知识,带我们在书山上,学海里遨游。我们与老师共同在学校里快乐的生活,老师带我们探索知识的奥秘,跨越学习的障 碍,到达知识的顶峰。到那时,放眼一望,满眼都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前途的渴望, 从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更多的喜悦和欣慰。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老师为了国家的进步,为了我们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们是多么可敬啊!
在我成长的日子里有很多的老师都令我难忘,但最让我感动的应该是我的启蒙老师了,她就是我的班主任齐老师。她有一对柳叶眉,下面嵌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梳着一头齐肩发,显得很活泼;她 讲起课来,眉飞色舞,同学们可喜欢她了。
齐老师对我们很温柔,平时从不严厉批评我们。即使我们犯了错误,她也总是和蔼地说“下次要注意”或者耐心地给我们讲道理。
齐老师虽然很温柔,但她对我们学习的标准总是很严格的。如果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错题她都要反复让我们练习,让我们把知识点掌握的更加扎实。
齐老师还很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课间休息,她经常和我们一起扔沙包、踢毽子、跳绳——一起分享这快乐的十分钟。在玩“打鸭子”游戏时,同学们灵敏地躲避着猎人的“子弹”。齐老师有时候在旁 边给我们加油喝彩,有时候也跟我们一起投入“战斗”,虽然她很少打到“鸭子”,但她还是和我们一起开心的笑着,她那爽朗的笑声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那热闹的场面更是让我难以忘记。齐老师还 经常收集一些保护视力的小偏方告诉我们,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的学习。
齐老师为了鼓励我们积极学习,用自己的“银两”买来很多小奖品奖励我们,还说:“争取把我的这些小玩意儿都得走啊!”我经常在心里想:齐老师真像妈妈呀!在齐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在学校举 办的各个活动中,都从不落后,可以称得上是“牛”班了,我们的一切成果都离不开齐老师的细心培育。
多么好的老师啊!她帮我们在成长的起跑线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让我们披荆斩棘,向着理想的学习顶峰进军。无论将来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我的启蒙老师——齐老师。
时光荏茬,白驹过隙,转眼间,六年的小学生活已经过去。在过去的六年里,有许多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碰到过很多老师,他们留给我的记忆有的如薄雾,被微风吹散了;如青烟,被初阳 蒸融了;唯有我的启蒙老师李老师,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一年级的我很胆小,一上学就哭,每天老妈好不容易把我拽到校门口,我就死也不进去了,拉着妈妈的手又是哭又是闹,死活不进校门。这是李老师就来了,她就拉住我的手,用劲往里面拉,我不知怎 的,一到老师手里就成了一只温顺的小绵羊,任由摆布,我就被老师乖乖拉进了教室。这一直持续了两三个月,直到我习惯了上学为止。这段时间内,李老师基本天天拉我进去。我对他十分感激。
我一年级的学习成绩并不像现在的那么好,做作业速度做得特别慢,而且字也写的不好,拼音教了两三遍也没学会。可李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请我去她家补课。晚上很晚了,我跟她一起去了她家。 热情的李老师还请我吃了饭,她给我补习到很晚;她全神贯注地讲,还不时问我听懂了没有。到了8:30她才亲自把我送回家。对每一个学生,她都对我们十分关怀,谁一有了困难,她会立即帮助他;谁 取得了好成绩,进步了,她都会很高兴;谁退步了,她都会着急,马上为他补课。她当年那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好而付出的点点滴滴的心血,关怀每一个学生的好品质,至今难以让我忘怀;她那舍己 为学生的高尚情怀也在我心中发芽开花。
她和我们特别亲近,有了新事物总是和我们分享。她也言传身授给了我很多好的、至今还让我受益匪浅的好品格。她喜欢看书,总是向我们推荐好书,鼓励我们看书;无论是什么书,只要我们在看,她 都会加以鼓励,对我们循循善诱,让我们的阅读水品、阅读层次得以提高;让我们每个人都看最好的书,还让我们双休日去图书馆看书,无形之间培养了我们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习惯也让我的写作水品 也渐渐进步,独树一帜。
如今我已经六年级了,要毕业了,也早已和李老师分开了。可是她的音容笑貌还是常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她小时候对我的循循善诱,促成了我许多好习惯,促成了我今天的好成绩,也成就了在小学的 我。在毕业之际,我在回忆起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不经又心潮澎湃了,我真想对李老师说一声:“老师,谢谢您,为了我和我的同学,您辛苦了!但我们相信,您的辛苦付出决不会白费!我们会用最好 的成绩来回报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高冠长髯的老者正在对江高歌。这就是苏轼,我眼中的苏轼。
在我看来,苏轼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一颗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种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乌台诗案后的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这对他的心灵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对此,他也有过“人生如梦”的迷惘,“早生华发”的惋惜,“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世间百态,起起伏伏。“一蓑烟雨任平生”说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态。
诚然,在苏轼六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打击多过褒奖,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与生俱来的人生理想与处世原则。他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心灵胜利者。所有的不幸,打击与困苦,都在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烟,如丝,如尘,如风,一吹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他像一位倔强的舵手,任前方风大浪高,他依然高悬白帆,突出重围,成为那个时代最无畏的勇者;他又像一只神奇的不死鸟,在经历无数的打击与沉沦后,依然婉转地放歌,痛苦越剧烈,他那天籁之音却更是流传千古;他更像一桶陈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着无边的寂寞;然而,当阳光射入地窖时,那酒香霎时弥散开来,渐染这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
苏轼,这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象征,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
一想到屈原,身着素衣长袍,腰佩陆离长剑,他那深邃的目光洞穿历史迷烟,感动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也让一代代的中国人自愧弗如。那滚滚的汨罗江水,是他的泪。水流不尽,他的泪却尽了;那火红的枫树林,是他赤诚的爱国之心,枫叶落,他那爱国之心却永不老。
人生百年能有多少意义,不过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他的爱永远地定格在楚国黎民,那楚国江山是他深深的眷恋。能为爱而死,屈子应无悔。
屈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一生中与周围的恶势力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斗争,并以诗歌为武器,倾吐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文学上是一名巨人,但在政治上是一名弱者。他满腹报国之志,一心一意辅佐楚王,力主改革旧制,举闲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但终究无用武之地,含怨怀愤而死。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是由于顽固派当权,奸臣当道,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屈原的无能,他不能很好的完成变法革新的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屈原不懂得汲取经验教训,他首次被放逐后,走受到楚王重用,召回京城,但他丝毫没有汲取经验教训,改变自己进谏的方式,处事策略和与奸臣斗争的方法,而是不管不顾,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终落得再度放逐,且这一去不回。屈原不重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等极制度。
再回首屈原的一生,与其生活在愁苦烦怨之中,倒不如一死了之,死是他最好的归处,而且他还死在一个最佳的时机与地点。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来传颂的,他留下的不仅是灿烂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的风俗习惯。相传这天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最终投入汨罗江,后来人们用端午节来纪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