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有校风,学有学风,家庭当然也少不了家风,家风是一家的道德标准,就像水一样,是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灯光一样,是家庭走向光明的引路灯,在我们家,也有家风,那就是做好人好事。
怎样做一个好人,善良总是必不可少的。妈妈常常教育我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记得小时候,我来到了一条小河边,望着那一条小河,我不禁拿起小小的石子往水里砸,看那溅起的水花,我的心里很是滋味。正在这时,妈妈走到我的身旁生气地说:”你砸一下,他砸一下,很快河就被石头弄满了,到时候就见不到这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了。“我见妈妈生气的样子,委屈的说:”为什么?“”因为河遭到了破坏呀!“妈妈回答我说。”哦,我懂了。“我高兴地点了点头。
学会了做好人,做好事也是必不可少的。雷锋就是榜样。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这种精神多么难能可贵啊!
一九六二年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林杆子砸在头部,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
这位伟大的英雄就这样逝世了。于是,我就决定乐于助人,要成为“第二个雷锋”。好家风改变我一生,是我时刻铭记的规矩,值得传扬!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家风的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国,人们喜欢以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或者说,家训是中国人期望家风长久流传的最主要表达方式。那么,就让我们穿梭于古代和现实之间,体味家训中传递的家风。
家风教育伴随文明产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家风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的家训了。在《尚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姬诵)的一篇诰辞。文中,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穑之艰难”,这样的家风教育至今还在延续着。
在《说苑反质》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病重时写下家训,藏于柱中,要妻子等儿子长大后拿给他看。这份家训嘱咐儿子布帛不可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做衣服;牛马不可将其力气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使用牛马耕田驾车;任事者不可对其过分苛刻,否则就无人帮你做事了。由此看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家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
在诸葛亮的思想观念里,人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要不断学习,要清心寡欲,要静思反省,要不急不躁。他把自己这些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他的儿子,希望这能成为诸葛家风。可能连诸葛亮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这些教诲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训家风,影响至今。
颜之推教子“威严而有慈”。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家训之一。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要求家人在婴儿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时,就对其加以教诲。颜之推还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是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由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大意是,对于子女,父母不能偏爱,不应厚此薄彼。通过这些语句,颜家家风跃然纸上。
颜之推身历三朝,对世事沧桑、人情世故体会很深,因此在《颜氏家训》中,他教育其后人要“少欲而足”、“无多言,无多事”、“虑祸养生”等。这些家训既有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渐多,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训产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的《女论语》,李恕的《戒子拾遗》;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规》,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燮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歧山的《启后留言》等。这些家训,影响深远,对中华文化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司马光训子节俭朴素。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也是被历代人们称道的家训,这是写给他的儿子康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别具一格,首先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r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大致意思是说,他本来出身贫寒,一代一代都继承着清白的家风相。他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他一向穿衣只求抵御寒冷,吃饭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他却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实际上,这就是司马家的家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州县官和天章阁待制,为人廉洁,干一辈子,家无余财。这样的家风影响了司马光,司马光也是“以清白相承”,并认为“侈,恶之大也”。
在《训俭示康》中,他举出历代许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要求他的儿子把勤俭持家的家风传给下一代。
曾国藩家书传家风。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但说到近代家训,绕不开曾国藩,有人说曾国藩的家书在家训方面超过《颜氏家训》。
曾家是望族,曾国藩的祖父曾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道光年间,曾国藩做了京官,其父亲在给他的家书中写了三戒,即“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做官的几十年里,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有两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读书,二是坚持写家信。他的家信体现了他对家风的要求。他在家信中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他教育家人要勤快:“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他要亲属坚持读书:“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也教育家人放下架子去劳动:“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他还要家人勤劳节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读《曾国藩家书》,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在和你聊家常,从读书成才,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世,甚至到养花养草,无所不谈,在闲聊中展现出曾家家风。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人讲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讲勤俭持家,重视家庭伦理,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营养。一代代的家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我们家的家风家训是:与人为善,吃“亏”是福,勇于担当。《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战国时期,孟子给学生上课经常拿子路的例子来教育他们:“子路十分虚心听取别人指出他的毛病与不足,然后加以改正。从历史上看,凡是君子都是吸取别人的优点、长处,自己来实行善事。如舜、禹等都是如此,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过去指的是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他人。从小我的爸爸就跟我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许多事情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所以要学会善待他人,帮助他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为人处事时不要总认为自己吃亏了,要把心态放平和些、眼光放长远些,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的。” 爸爸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逢过年过节,爸爸的单位都需要领导值班,除夕夜的值班工作应该都是由厂长来承担的。可是厂长的父母兄弟都在外地,如果留下来值班就不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爸爸了解到这个情况,就主动跟厂长说自己来替他值班。我和妈妈刚开始知道这个事情,心里也有点不开心,毕竟是除夕夜,谁不想一家人吃顿团圆饭啊。可是爸爸说:“初一爸爸回来咱们家就可以吃团圆饭啊,如果厂长叔叔留下来值班,只能初一再坐火车回家,路途比较遥远,咱家离的近,能帮忙就帮一下吧。”就这样,我们家的团圆饭连续5年都是在初一晚上吃的,而除夕夜爸爸都是留在单位里值班。有时候我觉得他很“傻”,可是爸爸总是摇摇头说:“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爸爸在工作和生活中总是这样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乐于帮助别人,也为自己赢得了非常好的人缘和口碑,并连续多年被同事们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
还记得上初一时,学校组织了一次动手能力比赛,有水果拼盘设计比赛、钉纽扣比赛等项目。我很想报名水果拼盘设计比赛,这个设计水果造型的过程多有意思啊,经过自己双手设计出来的成果肯定特别漂亮,想想就已经跃跃欲试了。可是,当我去找班主任老师报名的时候,老师说:“这个项目的名额已经报满了,钉纽扣项目还没有人报名,你可以参加这个项目的比赛吗?如果我们班级没有人参加,团体的积极参与奖就没了!”我心里想:我不会钉纽扣啊,这么短的时间怎么能学会而且钉的结实、漂亮呢?为什么不让别人参加这个项目呢?想想心里很不开心。但是我又不好意思跟老师说我不愿意,只能咬咬牙点头答应了下来。放学回到家,我垂头丧气的跟爸爸说:“这回我要丢人了!”爸爸问我怎么了,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爸爸听后笑了笑说:“没关系,水果拼盘可以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来设计啊。钉纽扣爸爸来教你,我的女儿这么聪明,肯定一学就会的,没准还能拿奖呢!”我半信半疑的跟着爸爸学了起来。到了比赛的时候,我心里没底,特别紧张,手一直抖个不停。不过一想到爸爸的鼓励和为班级的荣誉,我慢慢的镇定了下来继续完成了比赛。没想到公布结果的时候,我居然获得了钉纽扣比赛的第一名。这时候我想起来爸爸经常说的一句话:吃“亏”是福。有时候看似在一件事情上不尽如人意、吃了点小“亏”,可是只要你抱着正面、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它,勇于承担它,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爸爸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心态阳光、乐观积极;对待他人友善、学会了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吃了小“亏”不抱怨、积极面对、勇于担当。我要把这种良好的家风家训传承给我的儿子。有一次,儿子在外面和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玩一把新的玩具手枪。在争抢中不知怎么弄的玩具就坏了,小主人笑笑哇哇大哭了起来,儿子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茫然的看着我。我跑过去对儿子说:“我们去给笑笑买把新的吧,然后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好吗?”儿子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我带着儿子去买了把新的,让儿子拿给了笑笑,笑笑开心的笑了。后来笑笑和儿子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了新的玩具也第一时间拿来跟儿子一起分享。虽然玩具并不一定是儿子弄坏的,但是我不想让儿子逃避、推卸责任甚至去指责是别人弄坏的。我想在儿子在心里埋下勇于担当,吃点小“亏”也会收获福气的小小种子。希望这颗种子在他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能够生根发芽,让他成为一个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勇于担当的人。
我相信只要多一分善良,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爱,多一分勇气,多一分担当,人生的天空就会变得灿烂明媚,人生的道路就会变得平坦笔直,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朋友们:
好家规造就好家风,好家风造就好家庭。每个家,都有家风家规,它可以引领家庭成员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我们家也有许多的家规,生活上的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了,东西不要乱扔乱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这些都是要求我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行为上,爸爸妈妈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有礼貌,对长辈要尊敬,对父母要孝顺,做人做事要讲诚信。他们是这样教育我,也是这样做的,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发生在我妈妈身上的真实事例吧!
我的妈妈是个大孝女,平时对外婆总是嘘寒问暖,每次回外婆家,都会买一些外婆爱吃的细软、好消化的食物,因为外婆的牙齿不好;还会帮外婆整理家务、烧几道菜,饭后微笑着听外婆讲“大道理”,很有耐心;每年抽空陪外婆出去旅行记得去年外婆生病住院,妈妈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外婆还得操心我的学习,忙得不可开交,但她从无怨言。每天妈妈都要做好可口的饭菜送到医院,晚上在医院帮外婆洗脚细心照顾,一个月下来,妈妈累瘦了不少,可妈妈从没怨言。这些事情让我从妈妈身上看到了孝顺的美德,我也要向她学习。我家的家风,我说起来就是:孝敬父母、忠厚诚信、勤俭持家、知书达理。
好的家风才能创造出好的家庭,俗话说:家和万事兴,相互体谅、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是家和的前提,在此基础上的家庭,才是幸福美满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社会才会稳定。家规是春雨,润物无形。树立美好的家风家规,传承悠久的国风国规,中国这只文明善良勇敢的东方雄狮最终将让世人钦佩!
谢谢大家!
什么是“家风”?我查阅了资料了解到“家风”就是家庭成员在上辈的道德、礼节教育下,在家庭的规矩约束下而形成的一种家庭风气。我家也有家风,那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谦让,为人和善。
爸爸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每次回奶奶家,他总会给爷爷奶奶买一些点心和水果,他总会抢下爷爷手中的铲子动手炒起菜来。吃饭时,他总是先给爷爷奶奶盛饭,把最好吃的菜夹给爷爷奶奶。
妈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书店,在路边看到两个大男孩跪在地上,前面铺着一块红布,上面写的大概意思是他们的妈妈得了重病,没钱医治。路过的人没几个帮他们,有的还说:“都是骗人的!”可妈妈毫不犹豫的从包里拿出20元,递到其中一个大男孩手里……
在爸爸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我也学会了很多。放学回到家,我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坐公交车时,我会主动给爷爷奶奶让座;和弟弟妹妹一起吃东西时,我让他们先挑……这就是我的“家风”,他让我学习并养成了许多好的品质。我希望它常驻我家!
我住在农村,爸爸妈妈常跟我说:人穷志不穷,我们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要拾金不昧。我那时并不明白那句话,直到八岁那时候,乐乐才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义。
觉得八岁那年,乐乐和我一起到花都湖骑自行车。乐乐和我正骑在中途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了一个很漂亮的钱包。和乐乐说:乐乐,快看!有一个很漂亮的钱包被别人给丢在地上了,我们得发财了!我们把它捡回家吧!乐乐听了,十分生气,说:我们不能把这个钱包捡回去,如果我们把这个钱包捡回去的话,那这个钱包的主人一定会十分着急的。我们还是把这个钱包送到失领处吧。好吗?我听了,感到羞愧万分。于是,我和乐乐说:乐乐,那我们现在就把这个钱包送到失领处吧。乐乐听了,心情就变好了,马上一边拿着那个漂亮的钱包,一边拉着我到失领处哪里了。
我和乐乐一起骑着自行车,有说有笑的。骑了差不多七分钟,我和乐乐就到了失领处。到了失领处的时候,乐乐就把钱包交给了失领处的阿姨,阿姨见了,对我和乐乐说:你们真是两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呀!我和乐乐听了,甜甜地笑了。
不久,那个钱包的主人来到了失领处,那个阿姨告诉她:看,坐在那儿的两个孩子。您的钱包就是她们找回来的。钱包的主人知道了,对我们连连道谢。我们连声说:不用谢!于是,我和乐乐就一起继续骑自行车了。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做人一定要诚实。
大家好!
顾名思义,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而优秀的家风是由和谐充实的家庭生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的。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以见家风的重要性了。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也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这种无言的教育,是打造一个人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的最重要因素。
北宋文学家司马光,身居丞相高位,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但他却从不忘教育子孙这个重任,面对富足无忧的家境,他写下《训俭示康》一文,警示儿孙,反复要求儿孙们恪守俭朴,抵制奢靡。正是在这种严谨优秀的家风下,他的子孙没有沉迷,没有颓废,反而拥有了一种全新的动力面对生活。他的儿子司马康俭朴自律,后官至校书郎,博古通今,亦为一代文豪,为司马家庭创造了新的辉煌。
家风无关贫富,无关知识,重要的是整个家庭的德行修养,家风好,文盲也能造就优秀子孙,家风差,金山也会被蛀空,所以,良好的家风才是家族振兴的活力源泉。
对于构建和谐家风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2、要与父母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3、要开朗,乐观,与邻里和睦相处,关心和帮助邻居;
4、热心待人,团结友爱,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朝气蓬勃的美好年华,我们身上肩负家族、乃至国家的希望与期待,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发扬优秀家风,严于律己,不断进取。让优秀家风传承千古,让我们勇敢前行。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家风的传承,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明教育。在中国,人们喜欢以家训的方式传承家风,或者说,家训是中国人期望家风长久流传的最主要表达方式。那么,就让我们穿梭于古代和现实之间,体味家训中传递的家风。
家风教育伴随文明产生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家风教育大概就是西周初年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的家训了。在《尚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周公告诫侄子周成王(姬诵)的一篇诰辞。文中,周公告诫成王不要贪图安逸享乐,不要荒废政事,要安定民心。“知稼穑之艰难”,这样的家风教育至今还在延续着。
在《说苑反质》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婴病重时写下家训,藏于柱中,要妻子等儿子长大后拿给他看。这份家训嘱咐儿子布帛不可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做衣服;牛马不可将其力气用尽,用尽了就无法再使用牛马耕田驾车;任事者不可对其过分苛刻,否则就无人帮你做事了。由此看来,“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家风教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名句。
在诸葛亮的思想观念里,人要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要不断学习,要清心寡欲,要静思反省,要不急不躁。他把自己这些思想和行动指南以家训的形式传递给他的儿子,希望这能成为诸葛家风。可能连诸葛亮自己都没想到,他的这些教诲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家训家风,影响至今。
颜之推教子“威严而有慈”
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被称为“篇篇药石,言言龟鉴”的家训专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家训之一。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也就是说,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他要求家人在婴儿能识得别人的脸色、懂得别人的喜怒时,就对其加以教诲。颜之推还说:“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意思是父母既威严又慈爱,子女就会敬畏、谨慎,从而产生孝心了。“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由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大意是,对于子女,父母不能偏爱,不应厚此薄彼。通过这些语句,颜家家风跃然纸上。
颜之推身历三朝,对世事沧桑、人情世故体会很深,因此在《颜氏家训》中,他教育其后人要“少欲而足”、“无多言,无多事”、“虑祸养生”等。这些家训既有封建社会的局限性,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渐多,差不多每个朝代都有一些代表性家训产生。如唐代李世民的《帝范》,宋若莘的《女论语》,李恕的《戒子拾遗》;宋代司马光的《训俭示康》,陆游的《放翁家训》,袁采的《袁氏世范》,陆九韶的《居家正本制用篇》;明代姚舜牧的《药言》,杨继盛的《杨忠愍公遗笔》,何伦的《何氏家规》,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清代爱新觉罗玄烨的《庭训格言》,朱柏庐的《朱子家训》,张英的《聪训斋语》,汪辉祖的《双节堂庸训》,郑燮的《家书十六通》,曾国藩的《教子书》,甘树椿的《甘氏家训》,邹歧山的《启后留言》等。这些家训,影响深远,对中华文化思想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司马光训子节俭朴素
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也是被历代人们称道的家训,这是写给他的儿子康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别具一格,首先说明自己是怎样的人:“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r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大致意思是说,他本来出身贫寒,一代一代都继承着清白的家风相。他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他一向穿衣只求抵御寒冷,吃饭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他却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实际上,这就是司马家的家风。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州县官和天章阁待制,为人廉洁,干一辈子,家无余财。这样的家风影响了司马光,司马光也是“以清白相承”,并认为“侈,恶之大也”。
在《训俭示康》中,他举出历代许多“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要求他的儿子把勤俭持家的家风传给下一代。
曾国藩家书传家风
曾国藩是晚清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称,又有“卖国贼”的恶名。但说到近代家训,绕不开曾国藩,有人说曾国藩的家书在家训方面超过《颜氏家训》。
曾家是望族,曾国藩的祖父曾留下了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道光年间,曾国藩做了京官,其父亲在给他的家书中写了三戒,即“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做官的几十年里,无论带兵打仗,还是治理国家,有两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读书,二是坚持写家信。他的家信体现了他对家风的要求。他在家信中说:“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他教育家人要勤快:“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他要亲属坚持读书:“诸弟每人自立课程,必须有日日不断之功,虽行船走路,俱须带在身边。予除此三事外,他课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将终身以之。”也教育家人放下架子去劳动:“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他还要家人勤劳节俭:“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
读《曾国藩家书》,就像在听一位长者在和你聊家常,从读书成才,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世,甚至到养花养草,无所不谈,在闲聊中展现出曾家家风。
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古人讲忠孝仁义礼智信廉,讲勤俭持家,重视家庭伦理,这些在今天仍有可汲取的营养。一代代的家训,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文化。
家风是一盏灯,照亮我前方的路。家风是一条路,伴我走向光明。家风是一面镜子,时刻发现自己的弊端。
在我家里的大厅里,端端正正的挂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每每看到这十个大字,心里总是有所感悟。爷爷说要把这句话铭记于心,它会使我受益匪浅。
步入初中后,学习压力像个巨大的包袱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到了初三以后这样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初三的我们不再像小学时候那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呆在温暖的被窝有更多的时间去品味早餐。初三的我们更怕冬天的来临,寒风像个怨妇一样在我们的耳旁嘶吼着、咆哮着,它告诉我们你只能前进,尽管这样的学习很艰苦,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那就是成功,为明天铺上一条美好的路。
我慢慢的闭上眼睛,脑海里像电影一样倒带重放,记得前一段时间我的英语成绩下降的很快,老师问我原因,我也答不上来,自己独自去好好思考。这天回家我心情很是不好。爷爷问了我情况,我便如实的回答了。爷爷听完慈祥的笑了。爷爷说:“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最近没有认真,对吧?”我看着爷爷点了点头。“怎么回事,你能告诉爷爷么?”我低着头说:“其实我最近很累的,每天要完成功课很晚。”爷爷听完后,便指向大厅上那几个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呆呆地望了它许久,爷爷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把这幅毛笔字挂在这里么?”我摇了摇头。爷爷说:“这里的故事可多呢!”我便趴在桌子上听爷爷讲里面的含义。
爷爷说这个家风被传承了几十年,在他小的时候,老爷爷就告诉过他,如果你想得到甘甜的蜂蜜不穿过蜂林,一味的退缩你就永远达不到。如果你想成功,不吃苦拿什么积累经验,去体会生活的美好呢。听爷爷讲到他们过去的辛酸,相比之下自己是最幸福的。我也顿时茅塞顿开,我开始拿起英语书,认真地拼写单词,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畏难。回味爷爷说的每一句话。学习的动力也就回来了,好像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次模拟考之后,英语成绩也提升到以前的样子了。
家风伴我成长。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会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吃苦是我们的美德,因为所有的努力都不是白费的,它会给予你超出你想象的回报。家风牢记我心,也会伴随着我一直传承下去。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
而“不成文”,也是我国家训的一大特点,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的有机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些家风家训中的精华融入新的道德建设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家训,已经是家家之训,形成家家之风。家风的建设关键在家长。家长首先要成为家风建设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识创建自己的好家风,将延续自己的好家风,使自己的家庭和子女受益。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家规的建设,那就会使这个家庭的成员乃至这个家庭走弯路。原生家庭重视家风家规就会使这个人乃至这个家庭茁壮成长。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
有家风家训的家庭,属于豪门贵族之家;有家风家训的家庭,数与王侯将相之家。
端正的家风,优秀的家训让我在这个家庭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