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望寒假早点到来,因为寒假到了,也就快过年了,可以领红包、放鞭炮。不过,我觉得最有趣的还是打年糕。
我家住在农村,每到打年糕的时候,常常是三五家合在一起,就像过节或办喜事一样,非常热闹。每个大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更开心的是我们小孩子。整个村子提前溢满了过年的味道。
打年糕先要揉粉。爷爷围着围裙,笑盈盈地在一大堆糯米粉中掺入适量的水,再加上一点盐,搅拌均匀。
“咦,哪来的水蒸气呀?”原来是灶间里的。蒸笼里发出来的,蒸笼下烧着熊熊的烈火。我问奶奶:“这是在干什么呀?”奶奶说:“揉好的粉要蒸熟了才能打年糕呀!”我这才恍然大悟。
“小心!”爷爷抱着蒸好粉的大蒸笼气喘吁吁地跑了出来,旁边的人纷纷让道。爷爷把热气腾腾的蒸笼一直端到门口,把蒸好的粉倒进了石臼里。
“闪开!闪开!”几位叔叔把我们小孩赶到一边,就开始“表演”起打年糕来。只见左边的叔叔,左脚在前成弓步,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把大石锤抡得高过头顶,“嘿哟”一声砸了下去。右边的叔叔接过大石锤又抡了起来。旁边还有一个舀臼的叔叔赶忙把粘在石锤上的粉抹掉,还趁叔叔把大石锤举上去时,把砸扁的年糕拉向中间,又迅速躲向一边,一双手赶紧放进水里。三位叔叔配合默契,轮流作业,把松软的糯米粉打成了又糯又韧的年糕。
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小孩就会过来讨一块年糕,裹上白糖或者咸菜,“呼哧、呼哧”地吃了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吹气。这种感觉我觉得是最快乐的!
这个寒假是一个十分完美的时光,它充满了欢乐和笑声。我去草莓地里采摘草莓,去海滨公园水上划激光船,去爬山等,玩得可开心了。为了锻炼我的身体,我还常去打网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练武术。
大年三十,妈妈在为年夜饭忙碌着,爸爸在挂灯笼、贴春联,我也在帮忙打扫卫生,准备迎接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和小弟弟小妹妹一齐过来过一个快乐的除夕夜。
外面的鞭炮噼哩叭啦地响着,为春节更是增添了一些气氛,家家都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正月初二,我还去游玩了竹仙洞。桃园里的桃花有的整个树枝粉红粉红的,清香扑鼻;有的桃花还是满满的花苞,像即将露面的小天使;还有的桃树只留下孤零零的树枝,像是一副空空的骨架。还望见了八们“神仙”:吕洞宾、韩湘子、铁拐李、蓝采和、张国老、曹国舅、何仙姑和汉钟离。了解了不少历史,增长了许多知识。
寒假里我还读了好多课外书,《老人与海》里的老人桑提亚哥令我十分难忘,他虽然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但他不放弃,最终征服了大马林鱼和鲨鱼群。他的那种不放弃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个寒假里我过得十分充实,也懂事了很多,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真是一个快乐又有好处的寒假阿!
今天是春节,不同往日,所以要准备好一切,早上一起来,就听到鞭炮声,太喜庆了,我们也要出去放鞭炮,我都不知道准备了这么多鞭炮,有二踢脚,三角雷,宝宝乐,魔术弹,窜天猴,还有几挂大地红,说到放鞭炮,这里有个习俗,你知道为什么放鞭炮吗?除了把年吓走,还是为了接财神,接财神比的是谁家放的鞭炮响,谁家放的鞭炮多,这样才能接财神。放完了鞭炮,就回屋包饺子。嘿嘿,不是谁吃到包钱的饺子好吗,包钱的饺子是我包的,那饺子让我包的,都没法看了,但我还是坚持包了下去,但是我可吃到钱了,大家都异口同声的说:“你呀是咱家的独苗,今年有福,年年都有福啊。”吃完了饺子,就给长辈说好话,说啊,今天是春节祝你新春快乐,大吉大利,然后长辈说,呵呵真懂事,来个给红包。呵呵,压岁钱就到手了。
春节时最有意思的还是春晚,你说央视春晚?不!是辽视春晚。谁还看央视春晚啊,你看那些明星,不是跑调,就是跟不上。看看咱辽宁春晚,赵本山《相亲2》多有意思,都得大家捧腹大笑;还有一些明星,唱得不咋地,起码他不跑调啊。当然还得数数,我们看完辽视春晚的重播,再看央视春晚的到数。“5、4、3、2、1”
新年来了,祝大家新年快乐,大吉大利,在新的一年里,新年新气象。
时间就像脱了弓的箭一般,飞快地流逝,转眼间寒假过去了,可每每回忆起,嘴角总会浮出一个好看的弧度,有让我们开怀一笑的,当然也有让我们若有所思的。
记得吃年夜饭那时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吃年饭的前一个夜晚,我兴奋地不能入睡。想着那一大桌的美食,我不禁流下口水。
一大早,大家忙东忙西,就为了有一顿圆满的年夜饭。到了中午,一大桌美食映入眼帘。亲朋好友从各地而来,家里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大家有说有笑,一直到外婆喊了声吃饭了,吃饭了。人潮才把目光聚集在菜桌上。围着一桌的美食,大家坐在圆形的餐桌旁。一道道精致的餐点摆上桌来。妈妈为我夹了一个又一个,饭碗里堆成了美食的小山。一个个菜色都不甘落后也毫不逊色,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味道。比如那碟刚上的清蒸鱼,味道鲜美,光让人闻着就已经陶醉在其香味之下。餐桌上一片融洽,不时传来呵呵的笑声。清风拂过火红色的灯笼,为我们点缀上了一份喜气。
这就是我的寒假,一顿年夜饭便让我满足了,更别说整个寒假带给我的乐趣了,真是让我说也说不尽。
春节刚刚过去,那欢乐的气氛还没有消失,元宵佳节的气息又扑面而来。
我们一家人早早的吃了汤圆,来到大街上等待着龙的到来。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忽然,人群中传来一阵异动,一条庞大的舞龙队伍正向我们这边缓缓走来。那龙全身呈火红色,在料峭的春风中给人带来了一丝丝暖意。突然间龙珠舞动起来,龙也就跟着蜿蜒游动,就像一条腾空而下的飞龙。
龙渐渐的来都我们身边,我开始仔细的观察起来。只见那龙一直往自己的身子底下轮番穿越,像一个“8”字,最后龙尾巴一摆,来了一个美丽旋转。那场面,可真是壮观啊!
随着一声巨响,我往边上一看,送别的烟花已经开放,一朵朵就像在天空盛开的花儿。“叭”又是一朵金菊花开了,“嗖”那边的桂花又谢了,接着一朵艳丽的月季花也露出了笑脸……那些礼花如雪花,似蝴蝶,像流星……夜空被美丽的礼花装扮成一个火树银花的世界。
随着锣鼓声和鞭炮声渐行渐远,我们一家人也随着疏散的人群回家了。然后喧嚣的锣鼓,精彩的舞龙,灿烂的烟花……这个元宵节的盛况在我心中至今不曾散去。
寒假的生活多姿多彩,但过得飞快。虽然只有二十八天,但我仍然过得充实、快乐。在寒假的生活中发生了非常多的趣事,让我记忆最深刻的要数大年三十晚上放烟花了。
大年三十除夕夜,时钟已接近晚上十一点半,我的心也随之跟着兴奋起来。因为再过半个小时,就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新年了,此时全国上下将沉静在一片欢声笑语、团团圆圆的氛围中。我激动地望着墙上的时钟,觉得它走的太慢了,一分钟、二分钟、十分钟……等待真得让我有点难忍。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此时也在不停地报着时间,让我们倒数十个数,十、九、八……“爸、妈快下楼放烟花了,十二点了!”我大声地叫喊着。我们捧着烟花到小区门口,一切准备就绪。只见远处天空已有许多烟花徐徐上升了,声音震耳欲聋。此时的天空犹如白昼一般,这应该是我们中国人最兴奋的一刻吧!
我们也开始燃放了,不远处的妈妈叮嘱道:“小心手,点了马上离开。”此时的我哪听得见这些啊!我只想感觉一下放烟花的滋味。打火机一碰到导火线,烟花响了起来,迅速冲向天空。它们形状各异、五花八门。瞧!那一户人家的烟花,犹如一朵绽放的白莲;这边这户人家的烟花,犹如一个小孩子的笑脸;这边的,这边的烟花更悬,它像一把利剑,直冲去霄。这些烟花五彩斑斓、色彩艳丽。瞧!我家的烟花它像流星一般升入天空,然后绽放出了许多“花朵”闪闪发亮。
快乐的时间总是飞快地流逝,短短的几分钟,我又长大一岁了,新的一年要更加努力了。
正月十五,我国最热闹的节日——元宵节,那一天我们一家过得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习俗是吃汤圆,让每家团团圆圆,今晚妈妈“权力下放”,把煮汤圆的重要任务交给我来执行。
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务,生怕煮破了,因此心里好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妈妈教我煮汤圆的经验:先将糯米粉用开水调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会过稀;也不能过少,少了没粘性。然后取一块皮在手掌中搓成圆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个窝,把芝麻捣碎做馅,放在里面“包”好。放馅时一定不可以太贪心,否则会把皮的“肚子”给撑破的。包好后,终于可以下锅了。我按照妈妈说的煮汤圆的四个诀窍:“开水下锅,慢水煮,点冷水,勤换水。”将自己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进水里。
没多久,可以起锅了,掀开盖子,只见一个个雪白的汤圆漂浮在水中,彼此紧贴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将它们舀到碗里,闻着那香喷喷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刚把汤圆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咽的吃开了。大家高兴地吃完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九十三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品尝着自己亲手做的元宵汤圆,觉得特别好吃,心里特别开心。盼望着明年元宵节时再做汤圆给大家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