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通过在课改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
首先,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前,应当认真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所教授内容的三维目标、教材编写特点等要了然于胸,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目标。所拟定的教学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如果目标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而应当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果子”。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倾听。我们经常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致力培养学生倾听的良好习惯。其实,我们教师更需要有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李政涛先生在《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在课堂中善于倾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时,要善于倾听、关注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各类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组合,不断引导和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思考,推进教学过程。有了教师的倾听,才有师生、生生间有效的互动,才有学生新知识的建构、能力的提高。
我个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转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转成“自由活动”,“注入式教学”转成了“自主探索”。要求我们不但要教给孩子们知识,更要教给孩子们掌握知识的方法。这一点在我们的课堂上落实的不是很好,那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我的体会是: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中高兴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竞赛活动,我们班有六个学习小组,每节课透过小组讨论,小组展示,质疑,纪律,其它等环节评出每节课的优胜组,评出这节课表现优秀的个人奖。这样可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其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中共同前行。2课前导入,出示目标。引人入胜的导入,能够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能够或让学生听听与课文有关的录音或音乐,或讲一个与课文有关的小故事,或展开一段与课文有关的精彩对话,或利用视频短片导入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中,我就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入手,并课件出示了生活中一些设施和物体中的三角形,让学生感受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并提出质疑: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在猜测说的过程中兴趣高涨,从而到达了理想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对新知的渴望。
二、要树立起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化的设计中,将教学目标列为首位,认真地加以研究。数学课以往常常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使我们在实际教学中缺少足够的兴趣与动力来认真组织、实施。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原有的教学观念、方式、方法已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为此,我们务必根据教学形势的实际需要,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学,同样能够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三、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能够提高,体此刻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改变单纯以成绩高低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的传统评价手段,逐步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与形式。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构成与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我所教班的学生生性好动任性,自制的潜力比较差,容易构成双差生,为此,我在反复教育的基础上,注意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的表扬与激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张弘毅同学平时不太安份,但字写得好,我及时班中表扬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惊喜,并在之后的学习更加用心。有好几个学生如祝文俊同学基础较差,理解潜力较弱,我反复强调会与不会只是迟与早的问题,只要你肯学。同时,我加强课外的辅导,想办法让他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此刻他上数学课也能用心回答问题了,成绩也提高了。经过近一年来的新课程与新课标的实施,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主角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地总结与反思,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发展。事实证明,小组互助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潜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用心性。不仅仅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而且对于差生的转化,尖子生的培养都是一种有利的形式。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钻研教材,教法,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构成自己独特的高效课堂特色。
开学初学校组织了我们全体教师听了四场关于高效课堂,在听了几位专家的讲解之后,作为一名教师我感受颇多。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
(一)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而心理学家也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欢快的课堂,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这样不但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而且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能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的方式。要注重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学习爱好、生活乐趣着手。新的课堂是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
(三)导学案的使用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提前让学生对新知识做一下预习,学案是最好的载体。学案应包括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疑难问题。学案分学生能自己学会并掌握的内容和需教师点拔的内容两大部分。学生能自己领会的,让其自己学习并掌握,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主探索、动脑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教师重点讲授的问题。
(四)高效课堂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高效课堂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学习使用得当,不仅可以发挥教学民主,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机会,而且可以开发同伴群体资源,解决个别差异,有助于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和密度,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形成教与学互动的最佳境界。总之,高效课堂是挑战更是机遇,相信它我们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几天来的高效课堂培训学习,感受颇深。我认为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应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突破口。“先学后教”,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如果教师指导自学不得法,精讲中抓不着要领,“先学后教”的效果就成问题。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定能够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现愉快教学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自己要善于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将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为自己提供交流的平台,引导每位教师成为终身学习者。
二、要加强学科知识同学生生活实际和身心发展状况实际的联系,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兴趣,学得尽兴愉快。
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一定要用多种形式来呈现,并且要尽可能直观,贴近学生的 实际和社会生活。
四、新课堂改革呼唤着学习方式的转变,也就是说学生再也不是单一的被动的接受学习了,而是让学生自立探索、动手动脑,让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能自由的善始善终的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获得真实的感受。
总之,在学习了高校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后,深深到教师教学的方式要大大的改进,教师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有明确的目标,因材施教,又要有灵活的方法,收效显著的教学措施,同时还要注重学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用心与学生沟通,用爱去和学生交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热爱,只有真正关注了学生,关注了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学得更好,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课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中,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我们要与传统课堂区分开:
一 、不布置预习
教学一般都有“预习”环节。预习,从本质上讲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从现实层面看,却存在着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一是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缺乏实效的预习使学生养成了浪费时间、缺乏责任意识等不良学习品质;三是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失去了新奇感,课堂学习缺少兴趣与动力。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我们可以尝试取消“预习”,将“预习”移至课堂,让学生在上课之始,紧紧围绕着学习目标,按照教师的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实践、自主学习。这时,学生的学习既是教师指导下的统一行动,又是独立自主的学习,有利于暴露学生学习的真问题,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情、发现真问题,从而在让学生“先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高度信任,相信学生能学、会学,学生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自觉性就会提高,从而更加刻苦,学习效果也会相应得到提高。
二、不课始复习
传统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始复习,其用意就在于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课堂同时也要考虑效率的问题,要尽量在既定时间内合理地完成教学目标。事实上,一般而言,每一节课末都有复习环节,是新授课的最后环节,如果在这个环节对新授课内容的提升与发展,再辅以适当的课后作业,足以使学生掌握与巩固知识。
于是,我们尝试取消课始复习,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完成新的学习任务,达成新的学习目标。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又能为本节课提供更多的学习时间,为全面达成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提供保证。
三、不课始解题
许多语文教师,一上课就从题目,尤其是高考考题入手,讲题目的结构,讲题目的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讲题目与教学内容的关系,等等。我们认为,这样的做法只是教师自己的解读,并不是学生的解读,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析题、解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尝试在课堂上采用直接导入法上课,将解题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不是一开始就解题。不解题,即不介绍文章内容,不介绍作者生平、时代背景、题目含义,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导入的时间变少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就变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自由地看书、思考,就不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与认识,这是学生学习的权利。不解题,并不是说教师不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而是在学生确实需要讲解时才讲,即所讲内容是教师非讲不可时才讲。这种讲解,讲什么、怎样讲、何时讲,都要有所选择,因需要而定,因学情而定,因内容而定,决不可由教师随心所欲地讲。
四、不轻意范读
传统教学非常重视教师的范读,以给学生影响,给学生熏陶。教师的范读确实有上述作用,但反过来想想,教师的范读多了,学生自主品读的实践时间就会相应地减少。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把读书权还给学生。“读书从学生读书开始”,而不是从教师读书开始。学生出现错误,教师才引导学生去正确解读文本。教师的范读要像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另外,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通过轮读、比读、表演读等方式,在读中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如错误的生字词、句读、情感表达,由学生间相互讨论解决,最终把字音弄清,把句读弄明,使感情到位。教师不范读课文,实际上就是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有效地相互解决问题,是把读书权真正还给学生。
五、不允许查阅
有些课堂教师一抛出问题,学生就开始忙起来,忙什么?忙着查阅资料。如学习文言文,学生似乎在比谁翻资料翻得快、翻得多。而教师则认为这是在扩大学习资源,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更好地培养学生搜寻、检索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认为,教师这样的做法与理解是错误的。课堂上这样的翻阅,其实不是学习,不是研究,是移字,是“抄袭”。教师在课堂上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引导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使学生由浅而深、由粗而细、由表及里地理解知识、形成能力。课堂上,放手让学生查阅资料解答问题,很多学生做了,并且做对了,但学生真正懂了吗?尽管所答全对,但这是资料上的,不是学生自己的解读,以资料解答岂能代替学生自己独立的思考?再者,放手让学生翻查资料,就不能准确地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六、不轻意开讲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只有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其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得以培养。但在现实中,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成了讲演者、表演者、卖弄者。只要学生一有问题,就迫不及待地讲、说、写、演,以为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我们认为,知识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的。教师在课上不要轻易讲解,而是要还权给学生。不讲解,是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的期待,学生就会竭尽全力解决问题。但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完全不讲解,而要看时机、看火候,在什么时候讲解、讲什么,决定权不在教师而在学生。在学生需要讲解时讲,在学生无法理解时讲,在学生学习达到“愤”、“悱”时讲。讲学生不会的,学生会的不讲。这种讲解,不是教师代替学生去思考问题,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一定要在“导”字上做文章,导出方法、导出规律、导出内涵,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把握实质、形成能力、熏陶思想。一句话,教师要做到“无事不出场”,“非出场时才出场”。
七、不布置课后机械作业
现在,一些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厌学问题。为什么厌学?因为课后有大量的机械作业,学生非常不感兴趣。由于课堂效率低下,只好“课内损失课外补”。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要设立基本目标,不拔高,不降低。这样,课堂就抓住了主要矛盾,从而为课后解放学生提供有力的保障。
我们认为,课后不应在知识的识记上纠缠,而应着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能力与水平,让学生读书、观察、实践、活动;课后时间应是学生的,一定要把课后的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使课后时间更有效的运用,我们还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的特点。学生毕竟是学生,自制力、学习方法、学习能力都有限,教师要引导、组织学生投身到有益的事情中去,提升认识,提高水平,让学生想做、能做、做好,在做中求乐、求趣。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是一个苦差事,从而实现乐学、爱学、好学,充满兴趣、高效地学。
从以上分析可见,教学策略的实质应是:全过程让学生学,全过程让学生思,全过程让学生去实践,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读书权、选择权、活动权、思考权、实践权,真正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最大限度地暴露问题的过程中,达到能最有效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效课堂的成功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高效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用心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潜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那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我结合近年来响应校园打造高效课堂号召所做的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
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忙,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这是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
二、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学生学习小组
1、科学分组。这学期开学,我把学生按好中差相结合,3人一小组,前后两排6人一大组,每一小组中间一人,成绩优秀的担任组长,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简单问题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不能确定的同一大组内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再请教老师共同解决,课堂灵活安排大小组的活动。
2、加强小组管理。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群众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必须的权力和职责,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潜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
三、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有效帮忙。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带给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忙。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
2、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用心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
四、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
但是,我们要明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只有透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带给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
2、表达交流的习惯。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心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善于倾听的习惯。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4、动手实践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多姿多彩的图形》章节,必须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五、选取适宜的学习形式
1、讨论自学。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资料,上课一开始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状况,可选取不同的形式进行,如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两两组合式、接力循环式、自由发言式、分工合作式。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用心性,构成群众的智慧。
2、测试竞赛。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声像直观、省时间大容量的特点,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对几何立体图形的理解教学,我们选取3DS三维动画制作,演示中把任何几何图形与立体几何图形以形象的三维形式再现,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学生的理解速度。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用心性和好奇心,使他们自愿地去学习数学,从而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潜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善,争取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工作中,做得更加出色。
快乐是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试想一堂让学生索然寡味的课堂,一门让学生毫无期待的学科,怎么能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求呢?
2、人文是内涵:数学课和其他学科有着不同的特点,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具备“对全体人民的科学思维与文化素质的哺育” ,应该通过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习数学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数学知识,更要通过数学的学习来接受数学精神,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熏陶,提高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品质。
3、高效是方法:只有高效、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感,学有所悟。脱离“高效”,一切教学都是徒劳的,一切口号都是苍白的。所以,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数学教师永远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永远坚定不移的教学宗旨。
通过一些学习,我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了思索,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高效课堂重视课前的备课
(1)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
(2)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
(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认识到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变“死教”教材为“活用”教材,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效。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应当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能根据学情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其次是教师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高效课堂重视课中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边互动的过程。课改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等“教”的行为下发生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师“教”的行为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具体行为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如何提高教师高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呢?我认为:
(1)教师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放下传统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架子,要“俯下身子”与学生交流。只有在和谐、平等、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中,才有师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飞扬,学者兴致高涨。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以发展学生为本的观点,坚持教学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更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即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此外,教师还要时刻铭记学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他们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建构知识。
(2)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从生活或具体情境中引入数学新知,让学生在有效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创设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动机,积极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
(3)高效课堂来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三、高效课堂重视课后的教学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有规律的东西,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四、高效课堂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不止是把书本看看,还要思考一些基本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行吗?跟以前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等等。这样,听课就有的放矢,会抓重点,攻难点,课堂自然就有效了。
2、课堂学习的习惯
上课要做到“声声入耳,字字入目,动手动脑、用心学习”。要端坐在凳子上,起立时要站直;听课时目视老师,重点内容课本上有的要勾画,没有的要记在课本的空白处或笔记本上;老师板书是要目视黑板;老师提问题时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明白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回答课本上的问题时将书捧在胸前,声音要洪亮;书写时执笔要正确,要认真,书写解答过程要规范,写在规定的位置,不屑错字、别字,要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讨论问题时要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要集中精力仅仅围绕老师的讲课思路用心学习。
3、课后巩固习惯
坚持先复习后做题,复习时巩固和消化学习内容的重要环节,吧所学知识认真复习一遍,该记忆的记住了,该理解的理解了,然后再做作业,假如每次作业都能够做到先复习,然后像对待考试一样对待作业的话,那就等于一天几次考试,就不会出现平时作业100分,正式考试不及格的情况了。
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追求课堂的优质高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不断加快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