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范文网 > 制度范文 > 财务制度 >

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

| 黎民

在我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使用制度的场合越来越多,制度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能够规范员工行为,培养意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

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精选篇1

一、借款条件:

公司员工在处理业务往来、采购物资、出差、参加会议等各种业务时,经部门负责人-主管副总-财务-总经理签批后,可暂时向公司借款。

二、借款原则:

实行“前清后借,前不清后不借”原则,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特批方可借款。

三、借款程序

借款单需填列借款人、借款部门、借款事由、借款日期、借款金额、还款日期等内容;借款单由借款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总经理签字后,出纳员方可办理款项支付。

四、还款期限

1、经办人的结算时间为五天(从借款日算起,如遇休息日可顺延)。

2、借款人处理完业务回公司后五天内,必须到财务部报销,冲抵借款。

3、差旅费报销应于出差返回后四日内办理。

4、备用金借款结算时间为一月。

五、借款定额

各部门因业务往来或采购物资所需的借款定额不得超过该项业务预算的10%;出差或参加会议所需的借款不得超过预算的20%;各部门备用金的借款定额不得超过借款人的工资总额。

六、冲销原借款的费用报销及款项支付,应在填制凭证时注明“冲销借款”.财务人员应认真核对开支内容与原借款单上注明的用途是否相符,如不符,有权拒绝支付。

七、其他借款

公司员工因个人原因需向公司借款的,借款金额不得超过借款人当月工资的总额,归还日期不得超过1个月,特殊情况须经总经理批准。

八、财务监督

财务部每月底应根据员工欠款情况,列出明细,报总经理、部门负责人,并发出催款通知书,通知借款人限期到财务部结算,逾期仍未报销者,则由财务部每天按借款总额的1%计算罚息,并在工资中扣缴。

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精选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总公司所属备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现参照国务院(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结合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及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11系统各所属企业。

第三条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对成本、费用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正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费用的潜力,努力降耗增效。

第四条在成本、费用管理中,各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经济政策、财经法规和总公司财务规定,实行成本、费用管理责任制,使计划管理、定额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正确核算各单位成本、费用。

第五条根据资产经营责任制,各公司总经理对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负全责。总会计师(财务总监、主管财务副总经理)或财务经理(主管)协助总经理组织领导本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和管理,准确核算成本、费用,并对企业经营效果负责。各单位财会部门具体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工作。总公司财务本部依据本规定及国家相关规定负责对所属各单位的成本、费用核算进行管理和监督。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各自行业实际,参照国家相对应的财务会计制度,制定各自成本、费用管理实施细则,报财务本部备案,并指定专人负责企业的成本管理。

第二章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第六条工业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关于成本、费用开支范围的规定,加强对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及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核算与管理。具体开支范围按(工业企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总公司所属其他行业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单位实际,认真遵守相对应的国家行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第三章成本、费用核算

第八条各所属企业的制造成本,必须根据计算期内完工产品的统计产量、实际消耗和实际价格,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期间费用,应按照其归属期限,区分费用性质,据实进行分类核算。

企业不得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定额成本代替实际成本,成本计算过程中对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劳务按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进行核算的,要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调整为实际成本。原材料按计划价格核算的,与实际价格的差异也应按规定的成本计算期及时进行调整分配。

第九条一次支付、分期摊销的费用,应按照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确定分摊数额。受益期不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待摊费用;受益期超过一年的费用,列入递延资产,按实际受益期摊销,其中开办费按五年摊销。企业递延资产应在年终会计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条在费用尚未发生以前,需要从成本中预提的费用项目和标准,应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备案,预提期短的,年终决算不留余额,预提期长,跨年度使用、需保留余额的,应在年终决算中说明,报总公司财务本部审查。

第十一条低值易耗品单价在200元(含200元)人民币以下的,可列出品名,在领用时一次列入成本、费用。单价在200元(不含200元)人民币以上且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必须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核算,在领用和报废时各分摊50%。

第十二条产成品和在产品成本以及期间费用的核算,除种植业和养殖业按生产季节、施工企业按季进行外,一律以月为成本计算期,同一个计算期内核算的产量、收入、消耗和支出,起讫日期必须一致。

第十三条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影响成本、费用的准确性。

一、制造费用与直接生产成本;

二、制造成本与期间费用;

三、各类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

四、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

五、在产品成本与产成品成本;

六、可比产品成本与不可比产品成本。

第十四条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要切实可行,一经确定,非经总公司财务本部批准,不得变动。

第四章成本管理责任制及监督

第十五条各单位必须按分工及岗位职责建立成本管理目标责任制。并编制成本、公用计划和具体措施,对成本实行计划控制和目标管理,以保证完成。

第十六条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各项定额指标,并认真执行。总公司将对不同性质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标准进行成本、费用考核。

第十七条各单位财会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制定本单位成本费用管理制度;组织成本费用核算;编制并具体落实成本费用计划;监督考核单位内部各项成本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对本单位成本费用进行及时的预测、控制和分析。

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精选篇3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由财务部负责,其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内部控制工作,以达到合理筹集资金、参与经营投资决算、有效利用公司各项资产,努力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第三条 建立和健全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四条 本公司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权力分隔,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不能由一个部门和一个人全部包办,以防止出现差错和弊端。

2.合理分管,实行账物分管、钱账分管、印鉴分管及钥匙分管等。

3.审批稽核,任何经济业务的处理都要有明确的授权与审批,同时要经过财务部门的审核与稽核。

4.责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要职责分明,以便任何情况都能落实到个人责任。

5.凭证控制,建立和健全凭证制度及严格传递程序,直到会计资料归档。

6.例行核对,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都要进行例行核对,以保证账证、账账、账表、账物及账款核对一致。

第二章 财务收支内部控制

第五条 实行财务收支预算控制。

1.在财务部的指导下,公司各部门要编好月份和年度现金(包括银行)收支预算。月份提前一周,年度提前一个月编报财务部。

2.在财务部的指导下,公司所属企业要编好月份和年度资金上缴与下拨及业务往来的财务收支预算。月份提前一周,年度提前一个月编报财务部。?

3.财务部和所属企业财务收支预算汇总,加上公司现金和转账部分,即为全公司的财务收支预算,经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凡预算外的财务收支,需单列项目呈报总经理批准后办理。

第六条 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

1.各部门零用现金定额规定如下:

生产部 __元

经销部 __元

综合部 __元

工程部 __元

办公室 __元

2.对各部门零用现金实行限额开支审核报销办法。

(1)各部门单项支出低于1 000元的,先备用现金开支,然后汇总填制“备用金支付单”(略),将取得合法的发票单据附在后面,经本部门负责人签批后,再到财务部办理审核报销手续,由会计填制“付款凭证”,凭此证到出纳处领取现金,以补充部门备用金。

(2)各部门单项支出高于1 000元的,不能在备用金中支付,应由用款部门填制“请款单”,经归口的负责人签批后,到财务部办理预支款手续,由会计填制“付款凭证”,凭此单到出纳处领取支票或现金。

(3)用款部门办妥购置物品验收或付费等业务手续后,应及时将取得合法的发票单据(在发票背面要注明用途,有经办人、验收人、主管签字)附在原“请款单”存根联后面,到财务部办理单项报销审核手续。如预支款与实际支付不符时,应在报销时办理多退款(或少补款)手续。

(4)单项低于1 000元的零用金支出,所取得的发票单据要在月末之前及时报销,不得跨月。单项在1 000元以上的支出,所取得的发票单据要及时报销,不得挂账。

第七条 执行按签批金额权限审批付款。

1. 2 000元以上支出,由各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2. 2 000元以下办公支出,由财务部审核批准。

3.专项用途资金支出,在确定的金额内,由总经理或分管副总经理审核批准。

4.因经营需要代收、代付款项,由财务部审核批准,必须坚持先收后付,不改变原款形式及用途原则。

第三章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第八条 建立会计和出纳职责分工制度。财务部应设置专职出纳员,负责办理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会计不得兼任出纳,出纳不得兼任其他业务工作。除登记现金、银行日记账外,不得保管凭证及其他账目。

第九条 加强对现金的稽核管理。所有现金(包括银行存款)业务收入,应凭收入凭证和收入日报表,并经内部稽核和兑换外币。

第十条 控制现金的使用范围。依照有关部门现金管理规定,库存现金只能用于工资支出,个人福利劳保支出、农副产品收购、差旅费、零星开支、备用金及银行结算金额起点以下的小额款项。其他特殊情况需经总经理和财务部批准后方可使用现金。

第十一条 严格付款审批和支票的签发。所有付款均应按审批金额权限及两人以上有关人员办理。付款支票必须经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签章方为有效。财务和支票专用图章,须分别掌管,不得由一人包办。不准开“空头票”和“空白支票”,开出支票要进行登记。

第十二条 收付款项要通过会计填制记账凭证。所有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支,均须通过经办会计审核原始凭证无误后填制收付款凭证,由出纳检查所属原始凭证是否齐备后办理收付款,并在收付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

第十三条 遵守核定的现金库存限额和银行结算纪律。按日常3~5天开支的现金需要核定现金库存限额,不得超额,不准以白条抵库存;企业单位间的经济往来,一般应通过银行进行转账结算;不准出借银行账户和套取现金。

第十四条 及时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结账。现金日记账按币种设置,银行日记账按账号分别设置,每日均须结出余额。由出纳每日核对库存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现金是否相符,由会计每月核对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并调节其相符。

第四章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

第十五条 长期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1.长期投资项目要在市场预测的基础上,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经过经理办公会研究决定后方可实施。财务部门要为决策提出参考意见,履行严格的财务手续,督促、检查项目的执行和效益情况。

2.健全股票、债券和投资凭证登记保管和严格记名登记制度。主管长期投资的部门,要有两人以上的人员共同管理,对股票、债券和投资凭证的名称,数量、价值及存放日期做好详细记录,分别建立登记簿。除无记名证券外,企业购入的应登记于企业名下,切忌登记于经办人员名下。

3.对长期投资项目做好详细记录,实施定期盘点。对投资企业,每隔半年(经营年度)清点(清理)一次资产负债和检查经营情况;对非控股企业必须每年检查一次投资收益情况。对股票和债券投资,由财务部门做好会计记录,对每一种股票和债券分别设立明细账,并记录其名称、面值、证券编号、数量、取得日期、经纪人(证券商名称)、购入成本、收取的股息或利息等。对个别其他投资应设置明细账,核算投资及其投资收回等业务。每年至少一次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

4.如长期投资出现亏损或总经理认为有必要时,公司视具体情况授权财务部或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亏损单位或项目进行审计,并据此对亏损予以确认,并做出相应处理。

第十六条 短期投资。

1.短期投资业务,要由总经理授权的主管业务部门和主要负责人办理。一般按照经办提出—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实际投资—验收登记—到期收回的程序办理。

2.有价证券的会计记录、登记保管和定期盘点等制度可参照长期投资办法进行。

3.短期投资如出现亏损时,公司应授权财务部对业务部门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并呈报总经理批准列亏。如亏损较大,公司可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该项目进行审计。

第十七条 对外大额存款。

1.对外大额存款业务,由总经理授权财务部负责办理。一般按信用调查—利息比较—主管审查—总经理批准—对外存款—到期收回的程序办理。

2.对大额存款利息商定要有两人在场,还款收回、利息收入等要做好详细记录,及时入账。

第五章 销货与收款内部控制

第十八条 销货业务应统一归口由营业部办理,其他部门及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兼办。销售业务一般按接受订单—通知生产—销货通知—赊销审查—发(送)货—开票—收票结算等程序办理。

第十九条 营业部根据生产经营目标和市场预测,编制营业收入计划,承接购货客户的“订货单”,通知生产部门组织生产、加工等业务工作。

第二十条 销售发票由财务部专人登记保管,营业部负责开票,发出销货通知给仓库发货和运输部门发运或送货。

第二十一条 销货业务的货款,应全部通过财务部审核结算收款,在发票上加盖财务收款专用章。赊销业务应经过信用审查,财务部应相互核对销货发票、销货单、订货单、运货单。

第二十二条 由营业部制定价格目录或定价办法及退货、折扣和折让等问题的处理规定,由财务部进行审核监督。

第二十三条 销货业务发生的退货、调换、修理和补件等三包事项,由营业部按规定办好业务手续后,凭证到财务部办理结算或转账手续。

第六章 购货与付款内部控制

第二十四条 企业的购货业务应统一归口由供应部负责办理,其他部门人员未经授权不得兼办。购货和付款业务一般按申购—订货—到货—验收—付款等程序办理,按合同承付货款有据,拒付有理。

第二十五条 供应部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和库存情况编制采购供应计划,对计划采购订货要签订合同或订货单。合同订单要求条款清楚、责任明确、内容全面。

第二十六条 市场临时采购,由使用部门根据需求提出“请购单”,报经供应部审批后办理,较大采购项目须报总经理审批。

第二十七条 所有购货业务须做到情报准、质量好、价格低、数量清、供货及时、运输方便等。

第二十八条 采购到货,要由仓库和质量检验部门进行验收,并由仓库保管员、质量检查员及有关负责人在验收单上签章。

第二十九条 不论是计划合同订货还是市场临时采购,购货付款手续均由供应部办理。

第三十条 到货验收付款后,由供应部请款经办人将审核无误的订货单、验收单、发票账单附在请款单第一联后,经有关业务主管审批,到财务部办理审核报销转账手续。

第三十一条 财务部核对从仓库签收的验收单和供应部报销转来的发票账单所附的验收单,以掌握购货业务的请款、报销及在途物资的情况。

第七章 生产与费用内部控制

第三十二条 有关生产业务由生产部负责。对于原材料的消耗及成本费用的发生和控制,应由生产部和财务部及所有有关部门建立成本责任制,严格管理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第三十三条 建立严格的领退料制度,按技术消耗定额发料,按实际消耗计算材料成本。

第三十四条 加强人事和工资管理,核实工资的计算与发放,正确处理工资及福利费的核算与分配。

第三十五条 重视制造费用发生的核算与分配。注意物料消耗、折旧费的计算、费用项目的设置等是否合法合理。

第三十六条 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业成本的计算要真实合理,不得乱挤乱摊成本。要划清在产品与完工产品和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及各种产品成本之间的界限。

第三十七条 对期间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销售费用的项目要合法合理,支出要符合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凭证手续要合规。

第八章 存货与仓库内部控制

第三十八条 加强存货和仓库的管理,建立仓库经济核算,必须做到账、卡、物和资金的一致。

第三十九条 对存货数量较大的企业,应实行“永续盘存制”。建立收发存和领退的计量、计价、检验及定期盘存(每半年一次)与账面结存核对的办法。其本期耗用或销货成本,按领发货凭证计价确定。

第四十条 对存货实行“永续盘存制”有困难的企业,可实行“实地盘存制”。

第四十一条 存货计价方法。

1.按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

2.按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采用计划价格计价,期末分摊价格差异。

第四十二条 低值易耗品,采用一次摊销。如一次领用数额较大,影响当期成本费用,可通过待摊费用分次摊销。

第九章 工资与人事内部控制

第四十三条 职工的聘用、解聘、离职和起薪、停薪及工资变动等事项,应由人力资源部及时以书面凭证通知财务部和员工所在单位,作为人事管理和计算发放工资的依据。

第四十四条 工资的计算和支付,要严格按照考勤制度、工时产量记录、工资标准及有关规定进行。并根据工资总额和有关部门规定的标准,正确计提应付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

第四十五条 对职工的责任赔款,应由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依据有关法规,并经职工本人签字同意后,方可转财务部扣款。

第四十六条 领取工资均应由本人签章。本人不在应由其指定人员或其同组人员代领并签章。在规定期限内未领取的工资,应退回财务部记入“其他应付款”账户。

第四十七条 根据成本核算办法,将工资及职工福利,按职工类别、工时产量统计和单位工资标准,合理分配计入产品直接工资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有关账户。

第十章 收入利润内部控制

第四十八条 当期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收入、运输收入、营业收入和经营收入,要全部及时入账,并和与之对应的销售成本、运输成本、营业成本和经营成本相互配比,减去当期应变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期间费用后的余额,即为主营业务利润。

第四十九条 当期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要全部及时入账,并和与之对应的其他业务支出相配比,求出其他业务利润。

第五十条 按规定计算投资收益,对投资收益的取得要合法,确定要符合权责发生制,计算要合规、入账要及时、处理要恰当;对投资损失的计算要合法、正确和实事求是。

第五十一条 对营业外收支项目的设置要合法、合理,收支项目的数额要真实、正确,账务处理要恰当。

第五十二条 企业利润总额依照有关部门规定作相应调整后依法缴纳所得税,再按规定的顺序和一定比例进行分配。

第五十三条 企业发生年度亏损,可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等弥补,下一年度的利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5年内延续弥补。5年内仍不足弥补的,用税后利润等弥补。

第十一章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第五十四条 实行财产主管部门、财产使用部门和财务核算管理部门综合核算管理的分工负责制。

1.财产主管部门,系指本公司工程部,负责固定资产登记管理、建设和购置、处置和报废等业务。

2.财产使用部门,是指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各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保管维修。

3.财产核算管理部门,指本公司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综合价值管理,每年组织清查盘点一次。

第五十五条 固定资产的建设与购置,一般按下列程序办理。

1.申请购建:由各使用部门提出增加固定资产的报告,交工程部进行可行性研究后,提出购建报告。

2.审核批准:呈报总经理审核批准。

3.对外订货:由工程部负责对外订货,签订建设安装工程合同。

4.建设安装:由工程部负责监督施工单位施工,按工程进度付款。

5.验收使用:由工程部组织验收,交付使用部门使用。

6.结算付款:根据固定资产购建报告,以订货、验收单、工程合同、完工交接单、竣工决算、发票收据等凭证单据,经工程部审核无误后报总经理批准,到财务部办理付款结算手续。

第五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处理与报废。

固定资产的停用、出售或报废处理,均由各保管使用部门提出意见,交工程部审核,报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处理,并报财务部审核后作财务处理。

第十二章 分析和考核

第五十七条 本公司和所属企业,可按照行业的特点,使用下列财务评价指标: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

3.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4.存货周转率=销货成本/平均存货×100%

5.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6.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100%

7.营业收入利税率=利税总额/营业收入×100%

8.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第五十八条 本公司和所属各分公司内部,实行分部核算。核算单位实行自定目标、核定收入、控制成本、责任考核、资产承包及超额有奖的办法。

第十三章 内部审计

第五十九条 公司设专职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负责公司各部门和所属各分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第六十条 公司每年对所属企业进行一次年度例行审计。

第六十一条 如董事会或总经理认为有必要,可随时对所属公司进行专项审计。

第十四章 附 则

第六十二条 本制度经公司董事会批准,于公布之日起实行。

第六十三条 本制度解释和修订权归公司财务部。

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精选篇4

摘要:从目前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企业要想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除了要完善管理手段之外,还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现监督和促进。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的优点,目前多数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此来保障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效果。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点,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效果,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发展。

中国论文网 /3/view-4505089.htm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要点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08-00-02

一、前言

对于企业来讲,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追求实效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目标,只有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强大的企业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手段起到积极效果。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实效性的角度出发,目前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旨在利用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监督和管控。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来看,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起到了有效的约束和监督,保证了企业管理手段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了解,把握其要点,认真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尝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先后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四个阶段。但是由于传统内部控制的定位比较狭窄,为此财政部联合五部委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旨在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

从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之一,在企业管理制度构成中处于重要地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对企业经营管理手段和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和约束,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并取得积极效果。从制度构成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像是企业整个管理制度体系中的监督元素。利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挥其监督职能,提高其管控效果,满足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含义有正确的认识,要学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手段,根据企业实际,设计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使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意充分发挥,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效果的目的。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要素分析

由于美国COSO报告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定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我们借鉴了COSO的表述,该表述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定义为: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矗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制、反舞弊机制等内容。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来看,内部环境是企业管理运行的重要环境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内部环境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推行的主要场所,因此,只有熟悉内部环境,并认识到内部环境的基础作用,才能使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和内容。风险评估主要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在推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其积极效果,都会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并以风险评估的结果,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所以,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过程中,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之一,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3.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和载体。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控制措施是内部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手段,目前来看,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措施很多,控制结果主要依赖于控制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中,控制措施是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我们应对内部控制措施有足够的认识。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企业内部和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要想取得管理的综合效果,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效果,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起到促进内部控制制度实行,提高内部控制制度效果的目的。为此,我们应对信息与沟通要素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5.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是企业对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并作出相应处理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情况进行持续性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是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虽然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管理效果负有监督检查的职责。但是出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应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过程中,设置必要的监督检查程序,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积极效果。四、企业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分析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来看,要想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效果,就要尊重内部控制规律,结合企业具体的经营管理情况,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最大程度的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经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后可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应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取得实效,应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进行规范和明确,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拥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形成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指导和约束。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来看,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成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在企业内部控制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应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设立科学的控制目标,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可执行性。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合理设置控制目标,既要保证控制目标能够达到实际要求,也要保证控制目标具有实现能力,使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符合企业内部管理实际,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除了要设立明确的控制目标之外,还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工作流程,使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保持高效性和实效性,能够真正发挥其监督和控制作用,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约束。从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流程应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流程相适应,二者应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与经营管理过程具有同一流程特点,便于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一样,要想保证实施效果,就要建立具体的工作流程,使工作流程能够符合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预期目标。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的一致性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实行来看,其控制活动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管理行为和约束手段的展开,而控制目标则表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期望获得的效果。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控制活动与控制目标相一致,使控制活动能够在控制目标的指导下进行,提高控制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达到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目的,全面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整体性。在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了解,就要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活动和控制目标,使控制活动和控制目标能够保持一致,最大程度的满足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要求,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质量。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内部会计由于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了内部控制的重要对象。考虑到企业经营管理的特点,财务管理是企业的基础工作之一,同时也是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最佳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应对财务管理特别是会计工作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内部会计控制中应认真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特点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取得积极效果,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并把握企业财务管理要点及原则,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积极开展内部会计控制,使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进行重点监督和把控,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注重对企业财务管理特点的分析,通过正确分析其特点,促进内部会计控制取得实效。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和财务运行体系进行监督,因此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行认真分析,应结合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实际,制定具体的内部会计控制措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2)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中的会计核算关系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终计算,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基础的数据参考,使企业管理层能够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的经营管理策略。考虑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保证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由于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针对会计核算展开的,在核算标准和核算目的上,应将准确性作为控制的重要目标,使内部会计控制达到预期效果。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出发,只有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才能达到内部会计控制的预期目的,进而提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质量,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应重点做好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控制。

(3)内部会计控制中应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放在重要位置

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任务,要想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引起足够的重视,就要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放在内部会计控制的首位,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得以全面开展。从控制结果来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内部会计控制结果,关系到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和整体经营效果的测算,为此,内部会计控制应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从内部会计控制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内部会计控制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放在重要位置,就要实现对二者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在内部会计控制中保证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促进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求。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

从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行情况来看,企业的内部控制关系到企业的整体经营效果,是企业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只有将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积极效果。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情况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实际,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形成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

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过程中,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应该发动企业员工,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同时应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能够通过企业文化的宣传,了解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企业员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内部控制中,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取得积极效果,满足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质量。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特殊性,只有动员企业全体成员都参加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才能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要求,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质量。由此可见,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中,应形成全员参与的文化氛围,提高制度推进质量。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与企业文化相结合

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来看,内部控制制度不是孤立存在的,要想取得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就要在培养员工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努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效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实现良好的结合,发挥企业文化的促进优势,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和理性,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取得实效,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应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良好局面,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的相结合和大发展。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

通过了解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在对员工的影响和作用上都有突出表现。出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目的,在企业内部,应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借助企业文化的宣传手段,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管理环节中,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都能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满足内部控制的实际需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制度建设一样,只有从企业文化入手,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推行质量满足要求,才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形成独特的内部控制企业文化,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中,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只有认真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全面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推行来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企业的实际经营需求。为此,我们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应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认真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促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推行内部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保险公司员工财务管理制度精选篇5

一.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的制度分析

台湾地区健康保险制度源于1950年的劳工保险,至20世纪90年代初已有13种健康保险。由于当时这种保险制度存在着如保险费交纳不

一、医疗费用支付标准不一以及管理混乱等问题,从1988年开始台湾当局就组织人员着手规划实施全民健康保险,简称全民健保。1994年8月9日,台湾当局公布了“全民健康保险法”,1995年3月1日,正式开始实施全民健康保险,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

(一)台湾全民健保的制度模式

台湾全民健保前后规划了6年,台湾当局借鉴了国外的一些实施经验,同时结合台湾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与民众需要,创立了具有特色的社会健康保险体制。其制度模式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中央集权的单一公营体制。在台湾的全民健保体系中,中央健康保险局是整个健保运作的具体承担者,充当保险人的角色。健保局总局综合管理全局业务,负责业务制度规划、督导、研究发展、人力培训、信息管理等。健保局总局下设6个分局,直接办理承保业务、保险费收缴、医疗费用审查核对及特约医疗机构管理等业务。在台湾,负责监督全民健保运作的机构有:负责监督保险业务的“全民健康保险监理委员会”、负责审议各项争议的“全民健康保险争议审议委员会”、负责协议与分配健保年度所需医疗费用总额的“全民健康保险医疗费用协议委员会”。这三个监督机构同健保局总局一起,向上对“行政院卫生署”负责,构成了全民健保的行政体系。

2.全民强制纳保。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法”中规定,凡是“中华民国”国民,在台湾地区设有户籍满四个月以上,都必须参加全民健保。此外,领有台湾地区居留证件的外籍人士,在台湾居留满四个月,也应该参加健保。可见,台湾全民健保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保险。被保险人依其职业类别与所属投保单位,共分为六大类:第一类为公营事业机构公务或公职人员,私立学校教职员,自营作业主和雇主;第二类为职业工人,外雇船员,自营作业和雇主;第三类为农民和渔民;第四类为军人眷属;第五类为低收入户;第六类为荣民(指早期的退伍军人)、荣眷等。投保者中有职业者应透过所属单位投保,没有职业的可透过乡(镇、市、区)公所投保。

3.保险费收缴以薪资为依据。在台湾全民健保中,保费收入是健保资金的主要来源。具体由三部分负担:一是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二是被保险人所在单位(雇主)为被保险人所缴的保险费;三是“政府”为一些特定被保险人(第四类、第五类低收入户和第六类无职业荣民)所提供的补贴。在所有的保险对象中,除第

四、

五、六类保险对象以全体保险对象每人平均保险费作为计算基础,其它都以被保险人的薪资所得为计算基础。被保险人的资本所得,包括营利所得和财产所得,则未列入费基计算。

4.自负盈亏的财务责任制度。为避免全民健保拖垮财政,台湾健保实行的是自负盈亏的财务制度,健保必须负责自身的财务平衡。为了健全健保财务制度,台湾当局制定了一些措施:(1)允许及时调整保险费率。健保法规定保险费率最高上限为6%,开办第一年为4.25%,至少每两年精算一次。根据精算的结果和财务收支情况,可以对费率加以调整。(2)提取安全准备金。为了避免医疗费暴增或因经济不景气、失业等原因导致的保险费收人减少和保险财务短期失衡,健保法规定每年应从保费收入总额中提取5%的安全准备金,以保证健保财务的稳健运行。

廖添土:台湾全民健康保险财务危机论析5.医疗费用部分负担制度。所谓的“部分负担”是指,民众就医除了健保给付外,仍须自己负担部分医疗费用。推行部分负担制度,是为了强化患者的医疗成本意识及个人责任,避免医疗资源的不当使用。同时,为了避免因实施部分负担制度加重一些贫困民众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其正常就医,又订立了免除部分负担的相关措施。免除项目包括重大伤病、分娩、预防保健、山地离岛、慢性病连续处方笺等,免除对象涵盖低收入者、职业伤病患者、结核病患者及3岁以下儿童等弱势群体。

6.保险医疗给付范围广。参加了全民健保的台湾民众,在缴交保险费并领取健保卡后就可享受范围非常广的保险医疗给付。不管是牙医、西医还是中医门诊、急诊、住院、生育、预防保健、家庭病房、精神病社区康复等医疗服务都涵盖在保险给付的范围内,民众从小感冒到住院手术或重大疾病,仅需要担负部分负担费用,其余皆为保险给付。

(二)实施效果简评

台湾健保实施后,获得了国际上比较广泛的好评。健保开办后短短数年间,民众纳保率由1995的57.48%上升至2003年的98%,几乎全岛民众皆可接受健康保险社会保障,大大降低民众就医的经济障碍。特别是老、弱、妇、孺等医疗照护需求高的民众,就医不需花费昂贵的医疗费用就可享受医疗照护。台湾健保取得了全民纳保、民众满意度高、保障范围广、就医方便、保费低廉等成效。2000年,英国的《经济学人》在评估《世界健康排行榜》时,综合各项指标,将台湾地区列为第二名。美国知名期刊《健康杂志》(HealthAffairs),也于2003年5月份专文论述台湾全民健保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6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