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范文网 > 制度范文 > 管理制度 >

物业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小龙

物业管理的本质是根据合同向业主提供高质量的综合性有偿服务,具有较强的团队工作性质,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物业管理知识考试试题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物业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需要是指当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等物质需要及对(A )。

A、归属、爱等的社会需要

B、成功的心理需要

C、生理需要

D、安全需要

2、1943年(B )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动机由低到高分为五层,形成阶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A、赫茨伯格

B、马斯洛

C、梅奥

D、亚当斯

3、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又称为三重需要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有三种需要: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C )需要。

A、竞争

B、劳动

C、亲和

D、激励

4、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可变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化可分为( B )三个阶段。

A、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减少

B、产量递增、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减少

C、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增、总产量减少

D、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递减、总产量增多

5、平均产量指每单位( C)平均生产的产量。

A、固定要素

B、产品存量

C、可变要素

D、固定资产

6、( A )是指在某种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时期内,所有购买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将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

A、市场需求

B、个人需求

C、社会需求

D、总体需求

7、西方经济学一般将生产中各种资源投入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以及管理者才能等,统称为(B )。

A、生产资源

B、生产要素

C、生产条件

D、资源要素

8、边际产量指(C )生产要素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产量。

A、劳动力

B、资本

C、可变

D、固定

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A )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A、等产量

B、需求

C、最大产量

D、供给

10、规模报酬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即生产规模扩大时产量变化的情况。人们经过考察发现,规模报酬存在(B )三个阶段。

A、递减、不变和递增

B、递增、不变和递减

C、递增、递减和不变

D、不变、递增和递减

11、( A )是指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于自身原因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和成本降低。

A、内在经济

B、内在不经济

C、外在经济

D、外在不经济

12、经济学中的利润是指(B ),它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经济成本)的差额。

A、正常利润

B、经济利润

C、超额利润

D、最大利润

13、市场条件下的价格机制并非总是有效的,对于价格机制在某些领域不能起有效作用的情况,我们称为( A )。

A、市场失灵

B、社会失灵

C、价格失灵

D、需求失灵

14、( B )是指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A、正选择

B、逆选择

C、市场失灵

D、内在不经济

15、( A )是个人(包括自然人与法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造成的影响而又未将这些影响计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与价格之中。它分为有利与有害的两种。

A、外部性

B、外在性

C、市场失灵

D、内在不经济

16、管理具有二重性,即同时具有 (C )。

A、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和阶级属性

C、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市场属性和生产属性

17、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为了满足(A )的需要而加以组合搭配、灵活运用的可控制变量。

A、目标顾客群

B、大客户

C、团队客户

D、尖端客户

18、在经营战略管理中,正确的经营战略包含以下四个观念:全局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 C )观念。

A、创新

B、均衡

C、效益

D、人本

19、市场细分是指采用一定标准在整体市场中识别(C ),并予以分类,组成若干个分市场的活动。

A、大客户

B、潜在的消费者

C、不同需求的消费者

D、竞争对手

20、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可以概括为经营战略分析、经营战略形成、( C )三个阶段,形成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有机整体,也体现了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

A、战略管理发布与签订

B、战略管理发布与控制

C、战略管理实施与控制

D、战略管理实施与改写

下一页更多有关“物业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

p副标题e
21、企业创新模式主要有“内生型”创新模式、“外生型”创新模式和(A )创新模式三种。

A、“混合型”

B、“市场型”

C、“结合型”

D、“竞争型”

22、管理的( A )是指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组织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生产力发展得越快,社会化生产水平越高,对管理的要求也就越高。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技术属性

D、经济属性

23、管理的(B )是指:管理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是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技术属性

D、经济属性

24、耶鲁大学的阿尔德福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马斯洛理论成为ERG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主要分为三种,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和(A )。

A、成长

B、成熟

C、成功

D、成就

25、强化理论也被称之为刺激理论或诱导条件理论,它所体现的是一种(D )之间的客观联系,得到奖励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得不到奖励的行为不予重复。

A、反映与激励

B、能力与奖励

C、成就与奖励

D、工作绩效与奖励

26、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 B )。该理论指出,员工倾向于将自己的产出与投入的比率与他人产出一投入的比率相比较,来进行公平判断。

A、ERG理论

B、公平理论

C、需要理论

D、期望理论

27、性格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独特性、整体性和( A )。

A、持续性

B、可变性

C、实时性

D、内在性

28、实现激励功能的两个要素是:( B )。

A、需要和动机

B、需要和能力

C、制度和奖励

D、性格和能力

29、( B )是指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这种意愿取决于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的需要。

A、激励

B、动机

C、创新

D、竞争

30、以下对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公司,人际关系的行为主体是个人

B、公共关系的对象是公众,人际关系的对象主要是私人关系

C、公共关系是组织的管理职能,人际关系是个人的交际技巧

D、公共关系较强调运用大众传播,人际关系则局限于人际传播

31、所谓人际关系,从实质上讲既是人们在为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而采取的自觉自主的活动过程中与( D )形成的关系。

A、上级

B、传媒

C、组织

D、他人

3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层次,第一步是(C ),第二步是社会知觉与归因层次,在以上层次的基础上达到第三步,即形成互动或拒绝互动

A、先入印象层次

B、晕轮效应层次

C、信息沟通层次

D、首因效应层次

33、先入印象并不是通过对我们与交往对象的直接交往而获得的信息经过加工形成的印象,而是对通过(B )获得的信息经过处理形成的印象。

A、实践经验

B、间接渠道

C、朋友介绍

D、公司文件

34、( A)是指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手段,建立良好的公众关系,使社会组织拥有良好的社会关系环境,从而谋求事业成功的活动过程。

A、公共关系

B、人际关系

C、社会关系

D、领导关系

35、(B )是指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状况,它与公共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公共关系

B、人际关系

C、社会关系

D、同事关系

36、人际关系所体现出的(B )是指在一个团体中,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性格和不同工作作风的成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弥补各自的不足,以顺利实现团体的目标。

A、合力功能

B、互补功能

C、激励功能

D、沟通功能

37、当人们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的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都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心理学称这种现象为(D )或第一印象。

A、近因效应

B、情感效应

C、成见效应

D、首次效应

38、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是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 D)。

A、市场经济规模

B、自由经济秩序

C、计划经济体系

D、市场经济秩序

39、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在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过程中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项管理活动。换言之,就是指除立法、司法以外的行政部门的工作。这个定义指的是(C )。

A、最广义的行政管理含义

B、广义的行政管理含义

C、狭义的行政管理含义

D、最狭义的行政管理含义

40、行政管理活动是以国家名义进行的、代表国家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但行政机关在执行任务时要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种法制性集中体现了行政管理的(B )。

A、政治性

B、权威性

C、灵活性

D、保障性


看过“物业管理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6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