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参会总结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盛况空前的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于在古 城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 1000 多名专家教授和与会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 中华医学会杨民副秘书长、 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张辉主任 等领导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都对国内外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并对我国核医学更快、更好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祝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 樊代明院士,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核医学科田嘉禾教授, 301 美国核医学会前任主席 Michael M.Graham 教授, 欧洲核医学会主席 Patrick Bourguet 教授, 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刘仁贤教授, 香港养和医院何志礼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 捷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 分别就国内外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沿领域做专 题报告。本次核医学大会内容丰富,共设肿瘤核医学、核素治疗、PET/CT、实验核医学、神经核 医学、心脏/呼吸核医学、内分泌核医学、核医学功能影像以及博士论坛等九个专题,通过 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继续教育讲座、口头交流、热点学术专场讨论、青年博士论坛以 及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本次大会汇集了近年来我国核医学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方面的最新进展, 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核医学工作者, 展示了我国核医学快速发展的崭 新形象, 搭建了核医学彼此交流与促进发展的平台,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核医学又好又快发展 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选举成立了中 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
北京 301 医院田嘉禾教授为前任主委, 上海交通大学医 学院黄钢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 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亚明教授当选为侯任主委, 首都医 科大学朝阳医院王铁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安锐教授、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汪静教 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李方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原子医学 分会承办。会议在完成各种学术交流与各项议题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而又圆满的闭幕。
此次大会成为全国核医学大会召开以来规模最大、 参与人数最多、 投稿和交流论文数量最多、 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核医学盛会,必将对推动我国核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通过此次参会经历,我获益匪浅,不仅了解了目前核医学发展的最新动向,一睹我国核 医学研究领军人物的风采,增长了自己的学术见识,还与参会的同行进行了很好地交流,向 其推荐《XX 杂志》,相信会对我刊稿源的扩大起到一定帮助!温镭
慈溪市第一届“英特杯”中青年 医学和中医药学术大会工作总结为了不断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对医学学科建设的新 要求,促进我市医疗质量提升年活动深入开展,充分发挥医 学会和中医药学会学术社团的工作优势,加强学科及会员间 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激发中青年医护工作者开展医学学术研 究的积极性,积极营造“崇尚科学、注重研究、乐于交流” 的医学科研氛围。市医学会、市中医药学会于 2010 年 12 月 10 日举办主题为“创新医学科学研究,提高医学学术水平” 、 “继承中医药传统,发扬中医药文化”的慈溪市第一届“英 特杯”中青年医学和中医药学术大会。
本次学术大会的筹备工作由市医学会秘书处和市中医 药学会秘书处共同完成。大会在筹备期间得到了市医学会、 市中医药学会全体会员和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专家的大力 支持。广大会员踊跃投稿,市医学会、中医药学会秘书处分 别收到论文 75 篇、48 篇。为方便开展学术交流,将所有参 评论文结集刊发,编印成《慈溪市第一届“英特杯”中青年 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和《慈溪市第一届“英特杯”中青年 中医药学术大会论文集》 。经学会各专业委员会组织初评, 分别选出 12 篇论文参加大会交流评比。
本次学术大会议程分三部分:上午论文交流评比,下午 举行颁奖仪式和学术讲座。我市医学会全体理事、各医疗卫1 生单位负责人、医务(科教)科长、投稿论文第一作者、交 流论文第一作者参加了本次学术大会。
上午的论文交流评比分两会场进行医学和中医药论文 交流。学会邀请了十位专家,分别组成医学、中医药学评审 团,对医学会 15 位会员、中医药学会 12 位会员的论文讲演 进行评选。这十位专家是:宁波市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主任医师徐薇,慈溪市人民医院院长、主任医师许信龙,慈 溪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主任中医师林吉品,慈溪市人民医院 党委书记、主任医师胡于健,慈溪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副主 任医师胡秀华,主任护师张秀华,主任中医师蔡水奇,副主 任中医师黄鋆文,副主任中医师黄志盛,主管中药师康立。
参评论文第一作者结合 PPT 进行了主旨讲演。通过论文第一 作者的精心讲演和专家评审团的认真评选,医学、中医药学 分别评出一等奖各 1 名,二等奖各 2 名,三等奖各 3 名,优 秀奖各 6 名。医学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为范飞能,二等奖获得 者为童松林和李央, 三等奖获得者为王春、 邹坚定和鲍丽彦; 中医药论文一等奖获得者为张谈,二等奖获得者为华全科和 胡建岳,三等奖获得者为董静波、黄军民和周必发。
下午进行颁奖仪式和学术讲座,宁波市医学会副会长兼 秘书长徐薇女士、慈溪市科协副主席宓维郎先生、慈溪市卫 生局局长陈彩莲女士、慈溪市卫生局副局长许信龙先生、慈 溪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林吉品先生、宁波英特药业有限公司总 经理应小平先生等出席了颁奖仪式, 陈彩莲局长、 徐薇会长、2 宓维郎主席及应小平总经理发表讲话。陈彩莲局长对我市卫 生系统工作人员提出三点要求:当履行职责,大力推动学术 交流;当促进学风和道德建设;当弘扬精神,倡导医学人文 之关怀。主席台就座领导为获奖人员颁奖。p副标题e
本届大会第三项议程——学术讲座由浙江大学医学院 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常务副校长、 《中国 高等医学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郭永松教授主讲有关医学论 文写作和科研课题申报。郭永松教授深入浅出地通过对医学 研究方法论中如何确定选题、两种研究途径、科研设计要素 原则、调查研究与方法、临床科研程序等方面及怎样写好研 究项目申请书的讲解,让在场人员受益匪浅。
本届学术大会在市医学会、市中医药学会全体会员和各 医疗卫生单位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下顺利圆满结束,整个过 程学术氛围深厚,达到了预期效果。本届学术大会是一个起 点,是一个尊重学术、专于学术乃至敬仰学术的起点,一个 中西医完美结合、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天职的起点,具有 里程碑的意义,必将为我市医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市卫生进修学校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三日3
2010 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动科动医学院分论坛 活动总结为营造浓厚的研究生学术氛围,搭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拓展研究生学 术视野, 启迪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 素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共同努力,由校研工部(处) 、校 团委、校科协、动科动医学院党委主办的,动科动医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 2010 年研究生学术年会动科动医学院分论坛顺利落下帷幕,一、分论坛总体概况动科动医学院本次研究生分论坛主题为“两型社会建设与畜牧兽医科技创 新” ,时间为 11 月至 12 月,共分为专家特邀报告、研究生学术报告交流、企业 特邀报告三个部分。
1.专家特邀报告:报告人 陈焕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书红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获得者) 报告题目 动物基因工程疫苗与诊断试剂 研究现状 (1)猪产肉性状相关基因及 microRNA 鉴定与功能研究 (2)研究生道德修养与业务素质 时 间 2010 年 12 月 6 日 9:00—10:00 2010 年 12 月 6 日 10:30—11:30 地 点动科楼 A205动科楼 A205陈焕春院士作此次学术年会第一场专家特邀报告, 他提到学科的交叉往往会 激发创新,从而产生新的知识,而这个过程需要广大研究生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陈院士还结合自身多年的科研经历,告诉同学们应有“创新-创造-创业”的意识, 不仅要能够做基础研究, 更要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并推广,让老百姓买得 起、用得上、得实惠。最后陈院士勉励广大的研究生同学要“海阔天空地去想, 脚踏实地地去干” 。
动科动医学院副院长、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书红教授作了专家特邀报 告之二, 为大家介绍了猪产肉性状相关基因及 microRNA 鉴定与功能研究等方面 的研究,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国际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之后,赵教授还 跟同学们探讨研究生在道德修养与业务素质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她告诫各位研 究生做学问要先做人,要有涵养、有气度,还要有艰苦奋斗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她举例说明如何才能跟导师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怎样才算积极有效地交流。 2.研究生学术报告交流会: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姓名 李 娟 柳 芹 胥 宁 薛希娟 姚 敏 余 欢 孙艳芳 杨 旭 石露林 王浩安 徐朋朋 贺 兰 陈 辉 邹 威 李 冉 杜小勇 李 玲 张滢寅 王凤丽 沈 鹤 才 航 王 荣 周 政 江书忠 导师 袁宗辉 袁宗辉 袁宗辉 袁宗辉 袁宗辉 袁宗辉 彭克美 程国富 胡薛英 程国富 程国富 栗绍文 程国富 赵俊龙 栗绍文 金梅林 金梅林 赵书红 龚炎长 张淑君 刘 榜 学历 层次 博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硕士 硕士 硕士 博士 报告题目 喹烯酮代谢与食品安全关系研究 JAK/STAT 信号通路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 RAW264.7 巨噬 细胞毒性作用中的机制研究 氚标喹赛多在猪、鸡和大鼠体内的代谢 T-2 毒素对垂体前叶 GH3 细胞分泌生长激素的影响 及其机制研究 猪 CYP3A29 酶在兽药和毒素代谢中的作用 动物性食品中环丙氨嗪,三聚氰胺及其相关化合物的 残留检测方法研究 The Growth and Decline Trend of T and B Lymphocytes in Mouse Spleen after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鸭源呼肠孤病毒荧光定量 RT-PCR 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猪圆环病毒 2 型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共感染对仔猪影响 性激素对肉鸡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鸭源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雏鸭动态病理学观察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Babesia and Theileria in water buffalo in South China by reverse line blot 夹心 ELISA 方法检测熟肉混合物中的猪肉成分的研究 神经嗜性 H5N1 禽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猪链球菌 2 型的宿主免疫应答及致病机理研究 构建和鉴定山羊第一张全基因组辐射杂种板 连城白鸭白羽相关基因的克隆、多态及与羽色性状的关联分析 蓝耳病抗性基因研究工作进展 基于 CHIP-on-chip 研究转录因子 TEAD1 在肌肉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 用 与肌肉发育相关的猪 MuRF 基因家族的克隆及功能初步研究 日粮中添加二氢吡啶对奶牛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 孵化后期注射二糖、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肉鸭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 的影响机制 玉米淀粉中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比例对鸭真代谢能的影响 有机微量元素和饲料抗氧化剂对肥育猪肉品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赵书红 易建明 彭 彭 彭 健 健 健经过广泛宣传与动员,研究生积极报名参加学院分论坛。经过筛选,共 24 名研究生上台汇报,其中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各 12 名,涵盖兽药残留与食 品安全、预防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兽医病理学、动物组织 胚胎学及解剖学等学院内所有学科。研究生学术报告交流于 12 月 6 日和 7 日举 行,根据学科不同分为两个会场:动物科学会场和动物医学会场;彭克美教授、 操继跃教授、齐德生教授、李凤娥教授、霍立军教授、钱平教授、胡薛英副教授 七位老师担当评委, 指出各位研究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汇报者提出了很多中 肯的修改意见。
3.分论坛企业特邀报告暨职场胜略人才主题研讨会 借助知名外企诺伟司国际公司来学院颁发国际奖学金之际, 邀请企业负责人 作研究生分论坛企业特邀报告。
报告人 刘舜才 林海春 龚晓涛 职 务 报告题目 《成功的人生需要规划》 《创业成功之道》 《突围而出》金钱(湛江)有限公司 总经理 汇海农牧科技集团 董事长 诺伟司国际公司东北亚区人力资源 经理12 月 14 日上午 8:30,动科动医学院研究生分论坛企业特邀报告暨职场胜略 人才主题研讨会在我校动科楼 A205 举行。华中农业大学研工部部长胡守强、动 科动医学院党委书记程国富教授、院长赵俊龙教授、党委副书记张翅、动科动医 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马立保副教授、齐智利副教授、晏向华副教授、黄飞 若老师等出席了此次的研讨会。在企业特邀报告中,金钱(湛江)公司刘舜才总 经理通过自己的亲生经历告诉大家成功的人生需要规划, 汇海农牧集团林海春董 事长为同学分享创业中的四大要素,诺伟司人力资源经理龚晓涛从职业生涯规 划、工作定位、面试等几个方面向同学传授经验,避免犯不必要的错误。研讨会 中, 四位演讲者与研究生同学们积极交流互动,为同学们在找工作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指点迷津。二、本次分论坛亮点1.在本次分论坛中增加专家特邀报告。成功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焕春 教授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赵书红教授, 两位专家的报告吸引了近三百 名研究生前来聆听,部分中青年老师也参与其中。
2.美国诺伟司公司作为企业代表加入到分论坛中,作企业特邀报告,为毕 业生提供职业指导。
3.各位导师非常重视,各实验室积极组织,优中选优,积极申报;参赛选 手中博士生占 50%,部分选手还有海外留学经历。
4.研究生会成员自主制作会议指南,制作研究生报告交流会答辩记录表, 对研究生报告交流会资料汇编,建立年会档案。
5.学院大力支持、鼓励研究生上台汇报科研进展。分论坛得到了学院领导 的大力支持,学院设置奖项进行奖励。在研究生学术报告交流部分,奖励名额达 到 50%,奖励金额最高达到 1000 元,没有获奖的参赛选手还有礼品。三、本次分论坛不足之处1.专家特邀报告场地不够大。由于之前对观众人数无法把握,学院分论坛 启动仪式暨专家特邀报告地点设在动科楼 A205,但是报告还没开始,会场内已 经水泄不通。
2.应单独设立博士研究生专场。博士生报名人数已占到 50%,博士生与硕 士生同台竞技有失公平,奖项设置方面也很难平衡。
3.缺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参与。所有参赛研究生均为学术型,兽医硕士、 农业推广硕士学制只有两年,课题为应用型,怎么样鼓励他们参与其中,展现他 们的风采,有待进一步考虑。四、下一届分论坛工作设想1.以举办学术年会为契机,以学术活动为重点,以科学精神,学术道德为 准绳,全方位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和学 术实践活动。
2.整合学院学术活动,锤炼学院学术活动品牌。截止 年 1 月,学院教 授论坛已举办 39 期,2010 年学术报告近 50 场,学术年会是学院众多学术交流 活动当中的一个亮点。
以举办学术年会为契机,围绕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精神—— 培养科学道德、科学智慧、科学胸怀开展一系列活动、打造品牌、构筑体系。
3.将学术年会常规化,建立学术年会与常规学术活动结合长效机制。定期 开展读书报告,目前动物营养实验室、微生物与免疫实验室、基础兽医学实验室 等多个实验室都形成了定期的读书报告制度。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报告汇报、答辩 能力,为学术年会筛选、培训报告人,提高年会整体水平。
4.进一步激发研究生参与学术论坛的积极性,获得导师的大力支持,扩大 学术年会的广度与深度,提升水平。
p副标题e
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参会总结20xx 年 8 月 24 日至 28 日,盛况空前的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于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1000 多名专家教授和与会代表参加会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中华医学会杨民副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组织管理部张辉主任等领导出席大会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都对国内外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国核医学更快、更好的发展表达了美好祝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医院核医学科田嘉禾教授,301 美国核医学会前任主席 Michael M.Graham 教授,欧洲核医学会主席 Patrick Bourguet 教授,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刘仁贤教授,香港养和医院何志礼教授以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田捷教授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分别就国内外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前沿领域做专题报告。本次核医学大会内容丰富,共设肿瘤核医学、核素治疗、PET/CT、实验核医学、神经核医学、心脏/呼吸核医学、内分泌核医学、核医学功能影像以及博士论坛等九个专题,通过大会特邀报告、专题报告、继续教育讲座、口头交流、热点学术专场讨论、青年博士论坛以及壁报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
本次大会汇集了近年来我国核医学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核医学工作者,展示了我国核医学快速发展的崭新形象,搭建了核医学彼此交流与促进发展的平台,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核医学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会议期间还进行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换届改选工作,选举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
北京 301 医院田嘉禾教授为前任主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黄钢教授当选为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李亚明教授当选为侯任主委,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王铁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安锐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汪静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李方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此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办,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原子医学分会承办。会议在完成各种学术交流与各项议题后,在热烈的气氛中胜利而又圆满的闭幕。
此次大会成为全国核医学大会召开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投稿和交流论文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核医学盛会,必将对推动我国核医学的快速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通过此次参会经历,我获益匪浅,不仅了解了目前核医学发展的最新动向,一睹我国核医学研究领军人物的风采,增长了自己的学术见识,还与参会的同行进行了很好地交流,向其推荐《XX 杂志》,相信会对我刊稿源的扩大起到一定帮助!
在年岁尾,我有幸参加了由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办的“请循其本——古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近年来,我常回国参加学术研讨会,和其他一些学术会议相比,这次会议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会议规模大、时间长。从报到至会议结束,前后历时5天。但是,我们参加会议的人一点不觉得长。这是因为会议的内容丰富,除了学术讨论外,还安排参观了南朝的石刻艺术,南京博物院的书画收藏,以及参加这次会议的学者创作的书法作品的展览会。会议期间的三场专题演讲都很精彩,与会代表提交的论文质量高。讨论时,与会学者和听众都非常投入,会下同道们还有许多的时间进行交流,所以5天时间不知不觉地很快过去了,大家都觉得过得非常充实。
第二个特点是,这次会议同时举办了与会学者的书法展。为什么要举办一个书法展览呢?有两个原因:其一,在中国古代,书法研究者都是书法家,这成为了中国艺术研究的一个优良传统。但是,由于近年来学科的分化越来越细,开始出现了创作和研究分离的趋势。中国书法是一门非常抽象的艺术,研究者若能挥毫,对它的艺术语言的掌握就比较容易,分析就容易深入贴切。其二,近年来引入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书法的情况越来越多,对和书法相关的社会文化现象的关注也更为普遍,这样做固然对推进书学的研究都是有益的,但是,有时也可能会带来另一个后果,即对书法艺术本身的关注反而比较少了。所以,在围绕着古代书法的创作展开学术研究的同时,举办一个由研究者创作的书法展,就是希望人们在研究书法时,始终把书法的创作和欣赏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要忘其本。
第三个特点是,这次会议邀请了一些业余从事书法研究的学者。比如说,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的贺宏亮、成都中医药大学的王家葵、辽宁工业大学的韩浩忠等。我以为这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代学术日益显现出工业化的倾向。没有与书法研究相关的学位,进不了高校,这就意味着,这些业余从事研究的人们很难申请到各种项目和研究基金。但是,业余研究者是出于对书法艺术的热爱才进入这个领域的。在学术腐败日甚一日的今天,他们的研究动机相对比较纯,通常没有很强的功利心,对自己所研究的问题也往往比较专注。对他们而言,没有学术的截止期,因为他们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书法论文来提职称。而且他们还常常可能有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视野。以我所了解的王家葵和贺宏亮,读书均极广,思维敏锐,学术素质都很好。而邀请业余的书学研究学者来南京参加这次会议,体现出来的是学术上的公平,亦即,邀请学者时,不看学历,不问职称,只以学术能力为衡量标准。中国地大物博,人才很多,南京会议邀请业余学者参加会议并宣读论文,正能够在书学界提倡公平的学术观,同时也能鼓励和吸引各方面的人才加入到书学研究的领域中来。
虽然说国内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多年了,但是,在如何提高学术会议的质量方面,我以为还是有改进的空间的。比如说,这次南京会议给每位提交论文的作者20分钟的时间来宣读论文,这应该说是比较充裕的。况且,会议已经印出了所有参加会议的论文。
年10月18日-20日我们应邀参加了在四川成都举办的中国作物学会50周年庆祝会暨20xx年学术年会,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主办、四川农业大学承办,大会以“生物育种产业与粮食安全”为主旨,吸引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专家学者500多人前来参会,会议中听取了及118名专家分别作了报告,受益颇丰。
大会首先听取了中国作物学会理事长翟虎渠教授作题为“作物科学50年”的报告,简要回顾了作物学会5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作物科学50年来对人类发展的特殊贡献,随后来自中科院的5位院士的主题报告。
其中对陶西平先生、刘思山教授及七节高中教师展评课作具体报告。一、陶西平先生报告感悟。
陶西平先生就中国当前中学教育中的问题及中学教师职业道德作了一堂精彩的报告。他提出三个明确的观念:1、着力提高教育质量;2、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3、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并将美国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及对中国教育的部分效仿,提出“中国的中学教育是存在着一些弊端,便我们不能全盘否定,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还是好的,指导思想也是正确的,只是有一些在执行过程中走了极端。同时,我们也正在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在这几年的改革中,我们也改良了一些机制,改善了一些弊端,我们仍旧在努力。”在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等问题上,陶西平先生格外强调“情趣教育”,认为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枯燥的专业知识传授,更应注重知识传授的艺术性。他提出“情趣有助于培养自身的良好心态、
高尚的志趣和专一的精神,没有有情趣的老师,就难以培养出有情趣的学生,而没有有情趣的校长就难以带出有情趣的教师。”
二、刘思山教授报告领悟
刘思山教授就新课程的推进与生物课程标准(7-9年级)修订工作的进展作了详细报告,他指出:至20xx年秋季,全国已有一个省份进入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区,如果推进顺利,20xx年我国大陆所有省份将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试验。并分析了20xx年全国理综试卷,将已课改区和未课改区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提出课改区的学生能力提高迅速,在高考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通过七节展评课及专家点评对教学的“醒悟”
七节展评课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宁夏的王晓荣老师的激情迸发,江苏孔钢老师的严谨推理,北京乔文军老师的大胆课堂尝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颇丰,特别是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和天津三中校长的点评更是精彩,他们提出老师在课堂把握上要做到:1、把握“课标”的尺度到位但不越位;2、基本功的厚度:科学性、表达能力、整合能力方面要合理;3、教学智慧的亮度:如教材的重新组织上,学生积极性调动上,教学媒体的运用上,教学机智的发挥上要得体。两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观点: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课改中要运用,但要运用的恰如其分,不能在课堂不需探究的问题上瞎探究,简单的问题提了一遍又一遍,探究教学无规定模式,不是在任何情况下均需探究,均需媒体帮助,中学教师在这方面需加强基本功。
以上便是此行的最大收获,感觉这次学习和观摩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了,教学理论充实了,教学思路拓宽了,责任更重了。感谢学校领导对我工作上的支持和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完善自己。
通过参加这次研讨会和学术考察,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第一,加深了对19501980年代中国学术史的认识。19501980年代的三十年,是新中国建立、发展、经历波折、拨乱反正的三十年,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也同样经过了新思想的改造、学术发展、“反右”““””等巨大波折的阶段。在新中国三十年学术发展中所形成的诸多政策、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至今还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产生着影响。
第二,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增加了信心。作为参加这次会议的唯一的一名在读博士生,这也是也第一次出国参加这样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出国开会之前,我对自己的论文和学术水平充满忐忑之心,唯恐出现差错,更担心搞不好会为学校和导师丢脸。在参加会议和考察期间,通过接触各国的学者,论文发表后也得到了肯定,对于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学术研究的能力有了信心。通过认真聆听各国学者的发言,了解了国际学术界民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从比较的角度对中国民俗学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第三,他山之石,可以借鉴。会议安排对瑞士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进行考察,使我们亲身感受到西方发达国家对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重视。反观我国的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与保护近年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相对于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国历史玉现实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言,我们对它的重视程度和政府、企业与民间各方面的投入还远远不够,我们民俗学工作者今后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