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团队合作的个人总结,欢迎阅读。
俗话说“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蚂蚁之所以能把米搬进洞里,是因为团队合作的力量,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而且团结说明在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有共同的目标,团队具有目标一致性,从而产生了一种整体的归属感,正是这种归属感使得每个成员感到在为团队努力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实现目标,以此同时也有其他成员在一起为这个目标而努力,从而激起更强的工作动机,所以对于目标贡献的积极性也就随自己油然而生,从而使得工作效率比个人单独时要高。材料中的三个和尚正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想让这个寺庙变得香火鼎盛。于是他们各自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寺庙变得香火鼎盛。
但是在三个人的争功下,都各自觉得是自己的努力是使寺庙变得香火鼎盛的原因,各不相让。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所在的寺庙又变得和以前一样了——没有香客了。这是为何呢?他们造成这样的原因和“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原因很相似,因为“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这个寺庙的三个和尚在自己各自的努力下使寺庙变得香火鼎盛,但是在这个情况下他们却在各自争功,并没有看到其实对方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能够得到很好的`结果是在团队共同的努力下得到的。一个团体,如果组织涣散,人心浮动,人人自行其是,甚至搞“窝里斗”,何来生机与活力?又何谈干事创业?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这三个和尚最终会失败。
这三个和尚的团队在我看来根本不能算是个团体,因为真正的团体应该具有这些:共同的目标、很强的凝聚力。而这三个和尚团队的关键在与他们各自为政,缺乏凝聚力,根本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一个团队里应该合作,扬长避短。达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的团队就会是成功的团队。他们应该有合作,而并不是一味的争辩各自的功劳和贡献,这样的人心浮动,只会使原本很好的团队变得分裂。而且他们应该明白这个寺庙变得香火鼎盛的原因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功劳,他们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应该好好的沟通,因为沟通对于团队之间也是非常重要的。团队中进行沟通,才能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和问题。
由此可见团队的重要意义,而且要形成很强大的额团队就要有很强的凝聚力和良好的沟通。
今天我们教师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共同学习了有关团队合作方面的一些的知识。我深深的体会到如何更好的做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和相互协作。
刘老师带领我们做了一些关于团队协作的小游戏,通过这些简单有趣的小游戏,我深刻体会到大家在一起就是一个大家庭,一个团队。我认为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是显现团队所有成员的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是团队成员共同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团队,推动团队发展的精神力量。
完成活动后,刘老师和我们坐在一起,一同分享了对团队合作的心得和感悟,期间,大家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总之,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团队合作非常关键,尤其是在初期,最关键的还是每个合作的人是否都有一样的想法,一样的愿景。大家的希望、工作方式、目标、情感是否都能融合到一起。而且在前期的合作中是否通过协助,诞生出一个事实上的领导人,其他人信任他,支持他,形成事实上的核心。如果这步没有达成,后面的发展会比较危险。合作的前期还是强调奉献,只有愿意奉献,不计得失的团队,才能最终的走到终点。
要说我的团队,我个人是团队的核心,同时我还有5位兼职人员帮忙进行维护。网站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早不是我一个人能操作的了,加入新鲜血液是必须的,同时也能给网站带来更多的创新思维。管人和管网站就有很多不一样了,我们团队兼职的都是在校大学生,而且都是对网站很感兴趣的,我主要是激励团队人员,教他们在网站经营方面一些经验和实际操作方法,我的目的就两个:既要解决网站发展中人手不够的'问题,又要培养团队人员的一些网站运营方法的知识,如果毕业后他们离开我这个团队了,想往网站这个领域发展那从我这里获得的经验应该能帮助到他们的。所以,团队就是样的,大家要有共同的目标,同时要创造个大家都共赢的局面。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大家都知道,打一场胜仗,单枪匹马是绝对完成不了的。在网站建立初期我是凭借我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构想去进行完善的,可以在不断的运营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思维定式,无论怎么改进,我发现网站的风格是固定的、单调的,后来我们奥运中国团队增加了一些年轻的同志,绝大部分都是新闻相关专业,大家工作热情很高。
为了完善一个页面,为了增加一个栏目,甚至为了一条消息的位置摆放,我们都会进行头脑风暴,大家集思广益,毫不吝啬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个问题,几个思路,我们就一起讨论,找到一个突破口,取得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集体的智慧真的是强大的,所以可以说我们现在的页面,风格、内容都是很丰富的。还有就是团队中大家沟通的比较好,分工比较明确,每个人有单独负责的栏目版块,互不干涉,相互补充合作,协调发展。
团结,是由多种情感聚集在一起而产生的一种精神。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想要成为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感觉到心灵的温暖。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团结的精神,那么这个团队就不能称之为团队,只是志同道合而已,团结是成功的基石,没有团结就不会有成功,这是千百年来不变的道理。
现在的世界,少不了合作,合作成了成功的跳板。生活中有了合作才会有成功,成功是合作的体现。国家的管理,需要人民的.合作,一个工厂的正常运行也需要工人们合作。在各个生产部门,都是通过分工合作,其至几个大企业合作。这也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生产一辆小汽车,一个工人能独自完成吗?不能,但不是绝对否定。因为更多的人是通过合作完成的,你生产外壳、我生产零件、他组装,经过许多人的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生产出一辆小轿车。中国的载人宇宙飞船的发射,使中国成为寥寥可数的可以发射载人飞船的国家。杨利伟的成功,有无数人在他背后默默努力,他之所以成功,靠的是团队,靠的是团结合作。不仅人类学会合作,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团结就是力量。
集体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团结、互助、友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质,只有拥有这种优秀的品质,我们才能有机结合起来,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几个人合作做一件事,就必须要团结。否则就会把这件事搞的乱糟糟,每个人都会很不愉快,而导致最后的失败。
工作生活中,多一点谦虚、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多一点主动,建立和谐的信赖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团结协作精神,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工作学习氛围,要充分信任同事同学和周围的人。信任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同事的一句话,有时可使你跳出原来框架的束缚而变得豁然开朗,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成就辉煌的业绩指日可待。
小组合作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避免了部分学生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对学生人格方面有很大的塑造和熏陶。
根据学生能力大小及个性差异进行分组,让每个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让好的学生帮助能力差的学生克服不敢说话。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获得知识,有所收获。我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告诉孩子学会交流、倾听、赞赏,这也是对别人的尊重,强调交流、倾听赞赏的重要性。从别人的发言中产生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给探索的内容以合理的补充和扩展,在别人的启发下完善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习效率,优化了学习方法。在新课程中,我增加了许多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这些内容如果单独一个人做要浪费很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能节省时间,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的观念与做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以后,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在课堂上的表现也非常积极。讨论、展示、抢答,忙的不亦乐乎。回答问题异常活跃,甚至出现了“哄抢”的局面。这时我顺势加入评价机制,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做到活而不乱。
但是,在现在的阶段,虽然自己一再总结,一再反思,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今后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完善。
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实践中 共同探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能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学习效果较好。
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有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那么,怎样才能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组织开展的:
一、精心组织
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和学习情况以及课上的表现每4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是有限的,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但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小组合作学习在低年级教学中的运用,这需
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平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就让学生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会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大部分教学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能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三、及时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小组活动期间进行巡视,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努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
四、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学分化教学模式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前沿,虽然在以前的课堂上,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也被经常运用,但学分化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对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并且由外及内地强化了很多内容来帮助达成这种实效性,如:学生的学习习惯、倾听的习惯、小组分工和职责以及互相评价等等。
对我而言,我很清楚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巨大的促进作用,也很向往小组合作学提出的这种很理想化的学生学习的境界,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大多数人还只是本着模仿的态度开展工作。在形式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了学习小组,合围而坐,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本以为一帆风顺的学习却遇到了重重困难,使我们不得不放慢脚步,蹒跚而行,问题就在于小组合作之外的这些环节没有跟上。我想如果我们一开始便一味的追求形式上的到位,而忽略学生学习习惯和态度等的养成,则应属于舍本逐末,我们前进路上的困难尚未扫除,行进起来怎能畅通?那我们怎样才能使其畅通呢?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
小组合作是一种开放性、自由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当遇到学生的确不能独自解决的问题时,合作才有必要;当观点可能出现分歧,思路可能有多样时,探讨才有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好了组,提出一些问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交流,可是,大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是流于形式,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开来———好,各组代表进行汇报一下你们组交流的情况。这是一种情况,教师在布置合作学习的任务时,小组内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没有合作实效的情况。
其次,要把握好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顾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课堂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这样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意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之真谛。因此小组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否则就会产生依赖心理。时时合作、时时探究,也会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
第三,优等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后进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而一些后进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在新课改以及案本学习法的指引下,我为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着探索,同样我也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效果。下面就此谈一下自己对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感想。
1、合作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因而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地位,摒弃了“教师满堂灌,学生静静听”的陈规陋习。在合作活动中,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带有竞争性质的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通过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课堂气氛活跃。这不仅符合新的教育理念,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潜能,使他们积极主动,合理有效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样的教学观念影响下,课堂上学生同伴群体的资源得到了充分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具体实践活动中,用心去体验合作的无穷魅力,用心去感悟集体的伟大力量,使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体验到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经过每节课反复多次的内心积极体验,唤醒并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组合作学习提倡教师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这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有利于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小组中就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开展活动,进行互帮互学,这有利于开发课堂中的人际交往资源,有利于建立全面完整的教学交往结构,并将生生互动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开口、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缩小两极分化,有助于因材施教。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一如继往的发扬小组合作精神,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好合作小组学习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当好"导演",让学生当好"演员"。同时教师要注意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不同形式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一般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学习小组。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快乐。现在广大的教师都在尝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现就结合平时的听课情况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优化组合,准备“合作”
在数学学习中,小组成员的组合要怎样才能达到有凝聚力、才能共同促进呢?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将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界定为:由独立解决问题所决定的实际发展水平与通过成人指导或能力更强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所确定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在他看来,儿童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儿童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都能从中受益。可见小组合作通常采用异质分组是有着它的科学性的。在实践教学中,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尽量使各组的`成员在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一般由6人组成,每个小组中都有优等生2名、中等生2名、和学困生2名组成,让他们主动参与、互教互学、合作探讨。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还设有不同的角色,如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组间搭配力求做到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明确任务,运用“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呈现问题"是合作学习的第一步。然后师生共同梳理、整合问题。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我与学生共整合出了三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如何求?""它和圆柱体积可能有什么关系?""如何得出它的体积公式?"然后,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自己最想解决的一个问题,然后请选择相同问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到指定地点,选出一位临时组长。这样,既给了学生明确的学习任务,又给了他们自由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空间,使学生明白怎样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把握时机,体验“合作”
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因为并不是所有性质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的。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知识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我们每一个教师慎重考虑。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点的问题”指对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对解题方法的把握以及运用数学的规律等。
最近,“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名词被广泛应用,它好像是能适应任何一门学科的一种学习风格,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一种既流行又有效的学习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确实有着自身的优点。
例如:分组学习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一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我认为,小组学习最大的优点在于,培养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具备了合作完成问题的能力。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在人的发展中没有一种发展是与别人无关的。从小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分组之后任何一位组内成员都有责任掌握教学内容,只有每位成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之间才能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比如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大量的实际数据,如此大的工作量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分组,各负其责然后交流分享成果,才能共赢。这种合作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学习本身。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了主动学习和创新的机会。由于学生的好胜心理和集体荣誉感,所以在分配到任务后,他们都自发的积极的去完成。在这期间,学生始终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使学生有原来的被动听讲变成了主动学习者、研究者、参与者,从而有了“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空间,更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有很多优点,然而在平时实际运用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找出对策势必会影响到教学效果甚至有负面的影响。
例如:我们的学生学习能力不均匀,这样,在一个组里学习水平势必参差不齐,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发言的机会要多,部分学习水平低的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出错让同学笑话,长此以往学生的发展会极不平衡,出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而且会越来越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还有的同学会出现盲从,迷信学习好的学生,认为,他学习成绩好分析的`肯定是对的,人云亦云。另为。由于分组教学广泛流行,被很多教师当作每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无论需要不需要,都要讨论,片面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这样有些不自律的学生借机玩耍,没有养成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反而学会了课堂起哄,降低了学生对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时间一长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难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如果这样就失去了分组学习的初衷,我们本来想的是要“1+1”大于2,出现了上述问题,我们的分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了。
因此,分组合作学习,既有优点也存在不足之处,如何运用这一新兴的学习形式创造出最优的学习效果,使我们教师当前最应当思考的问题。
在本次作业中,我们先确定了分析的对象——单独二胎政策,选好了主题之后,我们小组对这个主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我们先确定用什么样的角度去分析,讨论了一下分析这个政策的结构,先整理出案例,在分析的时候,先阐述一下单独二胎政策的内容,在分析实施这个政策的原因,影响以及实施的过程,最后进行后果预评估。确定了基本框架后,我们进行了分工,由小组成员温雪欣同学进行资料的收集,由我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寻找相关的资料,把基本框架最终确定下来,小军同学对我整理的资料和框架进行补充,小林同学和小陈同学一起负责评估部分,由我写结语,最后由我来进行整理。
其次,在我们选题选好之后,由于选题自由,出现了很多组选择的案例都是一样的`,班级有其他的小组也选择了这个政策来进行分析。我们也有讨论过要不要把分析的视角缩小一些,但是后来还是决定用公共政策视角来分析。一开始还是觉得有点无从下手,毕竟很少会认真对一个政策进行分析。因此,在对这个政策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写的东西还是比较少。参考了很多网上的资料。在整个小组讨论中,我们小组还是挺配合的,也挺主动的。有时也会出现分歧,小组成员有些对这项政策也会提出疑问,我们在讨论生还是不生的问题的时候,考虑到养孩子的问题,对于符合条件的夫妇来说,生还是不生就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一般来说,在养老和生活实际面前,符合条件的夫妇还是很矛盾的。
接着,小林小陈负责写好评估部分,然后我统一收集她们写好的,进行汇总。我先把每个人写的那部分汇成初稿,然后她们对初稿提出自己的建议,我在进一步进行修改。基本来说,我们也不会对初稿进行大规模的修改。我在他们的基础上,将一些重复的内容删掉,冗长的内容压缩掉。由于我们是每人负责一部分的内容,每个人的看法都有所差异,在最后整理的时候就得重头到尾认真看过一遍。
虽然在这次政策分析中,我们小组的成员都有去参与其中,并每个人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也有为了写好这个案例上网查找资料,翻书本寻找相应的理论,但是,毕竟人多意见难统一。我们组克服搭便车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要负责的部分。
不过,在这次作业中,由于自身的理论知识有限,我觉得目前的我们还是写不出很有深度的见解,很多都要借鉴其他人的。我们真正能够写出来的东西还是比较少,只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过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课下活动,还是挺有效的。至少我们可以用过这个案例去寻找相关的理论,在案例分析的同时学习与此相应的知识。希望老师可以对我们的分析作出针对性的指导,提出我们组在政策分析过程中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