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当中腊八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腊八节的时候人们也会去了解一下这个节日的知识,对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腊八节的故事传说介绍,欢迎参阅。
关于腊八节也有一些故事传说。
传说一:腊八节的由来与佛教有关。据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十二月成道的。但他本人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恰好是十二月。众僧决定凑齐六个月时间向信徒劝募橡子粥(作为饮料)举行一次大型供养,恭祝佛诞生。这就是后来佛教徒在腊月初八吃“腊八粥”的由来。后来这变成了民间习俗并被传到了民间生活中。
传说二:明朝皇帝朱元璋,兵败鄱阳湖之后,被元军围困在南昌达数月之久。当时正值严冬,粮草缺乏,天寒地冻,将士们又冷又饿,实在难以坚持下去。朱元璋深知士兵受冻挨饿之苦,于是令御厨将各种杂粮到在一起熬成粥让士兵们充饥。为了纪念这次特殊的军粮大战的胜利,人们把这天定为腊八节喝“腊八粥”。
腊八节有许多别称,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腊日”、“法宝节”、“佛成道节”等。这些别称都与腊八节的历史和传说有关。
腊八节的由来有多种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岳飞受百姓“千家粥”抗金胜利,一说起源于朱元璋落难时靠五谷粥度过难关,而流传最广的,是腊八粥和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事。
在佛教中,腊八节又称“佛成道节”,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纪念日。
据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过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麦,渐渐身体变得极度瘦弱。终于觉悟到:世间的人们追逐物欲,忱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过份享乐,固然无法达到解脱;而一味的执着于苦行,只是使肉体上受苦,也是徒增对于身的执著,也是没有办法证悟的;只有舍弃苦乐二边,才能进趋大彻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调整修行的方法,从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连禅河,让长年清净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秽。
尼连河边有两名牧牛女子,一名难陀,一名波罗,素日里看见释迦牟尼如此虔诚苦修,心中甚是感动敬佩。这时见释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选择肥壮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净,挤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满碗,捧到他面前,礼拜奉献。
释迦牟尼接受了供养,发愿说:“今食饮食,得充气力,以保留智慧年寿,为度众生。”遂即服食。自此,释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献乳糜。一月之后,体力强健,已回复了昔日的壮实,他又去尼连河中沐浴洗衣,更觉得遍体清凉,光彩焕发。之后,来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毕波罗树(又译菩提树,即无花果树)下金刚座上,端坐思惟,发下誓愿:“我如果不圆成正等正觉的佛果,宁可碎此身,终不起此座!”
如此,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趺坐四十八天,时至腊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释迦牟尼默坐金刚座上,示现种种禅定境界,遍观十方无量世界和过去世、现世、未来一切事情,洞见三界因果。腊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现天上,他豁然大悟,得无上大道,成为圆满正等正觉的佛陀。
从此,腊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为佛教的.一个盛大、隆重的纪念日,腊八节既由此而来。
由于牧牛女供养乳糜的典故,后来中国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这一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相沿至今。此习俗渐渐广传至民间,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这一天煮食腊八粥,成为民间风俗之一。
腊八节是什么节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 ,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节日,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汉代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汉代后,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南朝梁代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腊八这天便成为腊月里重要的一个节日了。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意义
腊八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一种传统食物,不过因为是在年尾的时候,自然是预示着一年的丰收喜悦,也是会有很多的美好期盼。腊月初八煮成腊八粥分赠信徒,称为“福寿粥”“福德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可见当时各寺僧爱惜粮食之美德。腊八粥内的红枣补中益气,莲子促进睡眠,桂圆补气血,百合止咳润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