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翊鸣现身清华大学报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8月23日,清华大学迎来了2023级本科新生,新生之一、中国首个单板滑雪冬奥冠军苏翊鸣也来到学校报到。在报到现场,同学们纷纷与苏翊鸣合影。
本轮学科评估,清华大学共有54个学科参评,评估结果为A类的学科有37个。其中21个学科获得A+评价、8个学科获得A评价,8个学科获得A-评价。
纵观我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工学学科继续保持传统优势,共有20个学科获得A类评价,其中14个学科获评A+,在工科领域继续领跑全国高校。特别是建筑、能源、信息、材料、环境等传统优势工科态势良好,其中建筑学院3个一级学科均获得A+评价。
理学学科中,化学和生物学获评A+、数学和物理学获评A,数理化生四大理学基础性学科较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了明显提升,生态学、统计学等新建学科发展势头良好,理学学科整体水平跻身国内高校领先前列。
人文社科管理及艺术类学科,我校13个学科获得A类评价,其中5个学科获评A+,较上一轮学科评估有了长足的进步。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3个学科参评、全部获评A+,管理类学科水平居全国高校首位。此外马克思主义理论、设计学两个学科获评A+,法学、应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等学科跻身A类学科。
一、金融专业
清华大学的金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8名、副教授13名、助理教授8名。想要考上清华大学金融专业,还是比较难的,可以说,里面的学生,都是各省市的理科状元,但是如果考上清华大学金融专业,大学生毕业出来基本都是有机会找到非常好找的工作,因为清华大学本身与汇丰等各大银行建立的人才输送联系,毕业之后就等于拥有了“金饭碗”。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始建于1958年。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与发展,已发展成为我国大学计算机学科领域内具有优秀教学、科研实力同时具有极大影响力的计算机系,在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建设中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一代一代的清华计算机系学子,也是不断的突破创新,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了很多的大奖。
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建于 1988 年,由化学工程系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工程物理系的材料物理专业、原机械工程系的金属材料专业组成。20 多年来,建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做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大大提升了清华大学材料学科的实力、学术声誉、国内和国际影响力。
四、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
清华是以高压电著称,可以说是北京地界上的龙头老大,电气专业也是最牛的。但是该专业的学习深度比较大,就业面积比较广,未来的就业前景可是非常乐观,毕业生毕业之后去电业局或者工程局都是不错的选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机械制造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清华大学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在近几年来可是发展得非常火爆,含金量高,是非常值得报考的一门专业。
五、土木工程专业
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非常出名,名气非常大,社会认可度也非常高,清华也是我国理工实力排名第一的理工院校。而且清华拥有其他大学无法比拟的影响力优势、师资优势和生源优势,因此,它的该专业毕业生有时候比其他大学的该专业毕业生更为吃香。这个专业百分之五十的人,毕业之后也是去到了施工单位,一般就是去做甲方了。之后的剩下一部分,基本都是去考研深造,之后去到设计院等等工作。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8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数学、中国史、物理学、世界史、化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坐落于北京西北郊风景秀丽的清华园,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设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26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