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范文网 > 热点文章 >

处暑节气必吃的8种食物

| 舒淇

三伏已尽,八月将末,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民谚云:“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意思是说处暑节气并未出暑,白天气温虽然仍会很高。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处暑节气必吃的8种食物,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处暑节气必吃的8种食物

处暑节气必吃的8种食物

1、鸭肉

处暑时节,很多地方都有吃鸭子的习俗。中医认为,鸭肉味甘、咸,性微凉,能养阴润燥,清虚热,很适合夏秋季节食用。适用于体内有热、上火的人常吃,食欲不佳、水肿及大便干结的人食之更佳。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A以及钾、铁、铜、锌等多种营养成分,补益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在气候变化的处暑时节吃有助于预防感冒。

2、蜂蜜

从中医角度来说,蜂蜜性平味甘,有润燥滑肠、清热润肺之功,能缓解皮肤干燥、咽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等问题。秋天气候干燥,人很容易损失津液,如果每天喝一杯温蜂蜜水,则能帮助滋养身体和肺部,缓解秋燥。

此外,蜂蜜中含有多种糖类,主要为葡萄糖和果糖,占总糖量的70%以上。与其他糖类不同的是,葡萄糖和果糖不需要经过消化就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能够快速转化成热量提供给身体,可以改善血液的营养状况,起到抗疲劳、恢复体能的效果。

3、花生

处暑后,雨水减少,炎热和干燥并存,使得人体水分流失加快,从而造成皮肤干燥瘙痒。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族、氨基酸、卵磷脂等,这些物质具有润肤养颜的作用,能够让我们的肌肤富有光泽,有助于缓解皮肤瘙痒。

另外,花生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我们促进胃肠蠕动,加快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其所含的油脂对肠道有润滑的作用,从而能够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

4、石榴

石榴味甘酸涩,果实汁水丰富,养阴生津、润燥作用明显,秋季干燥,咽喉燥渴时吃最好。从营养角度来说,石榴富含糖类、蛋白质、柠檬酸、苹果酸、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及钾、磷、钙等矿物质等营养素,可以补充人体能量和热量,是纯天然的营养品。同时还含有多种生物碱、多酚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等,能够清除自由基,改善机体新陈代谢。

5、龙眼

老福州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热量,龙眼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以及维生素等成分,此外,龙眼当中还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因而日常吃些龙眼,对于机体可以起到一定的滋补作用。

6、葡萄

许多人一到秋天身体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而葡萄是一种含糖量极高的水果,主要以葡萄糖为主,能很快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可以为大脑和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促进体力恢复,快速缓解疲劳。当人体出现低血糖时,若及时食用一些葡萄或饮用葡萄汁,即可使症状得到缓解。因此秋乏时吃一些葡萄可以快速改善。

7、莲藕

常言道: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入秋之后的莲藕更加肥硕,口感甜脆多汁,是润燥、养阴、润肺佳品。莲藕富含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纤维素、维生素A、维生素E、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钙、钾、磷、铁、镁等营养物质,生吃可清热除烦、生津解渴;煮熟后则能开胃健脾、消食止泻、滋补身体。

8、梨

处暑吃梨子能利尿通便、缓解秋燥。秋季燥邪当令,人体稍不注意就会因燥邪侵袭而出现咽干口渴、皮肤干痒、肺热咳嗽等症。而梨果汁水充足,含水量高达80%以上,脆甜可口,素有“天然矿泉水”之称,是生津解渴的好食材,中医更是将其作为防治“秋燥”的良药。一般人都可食用,肝炎、肝硬化、肾功能不佳者尤其适合。

处暑是几月几号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

处暑在几月份

8月份,“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意味着炎热的酷暑结束了。由于受短期回热天气影响,处暑过后仍有持续高温,虽没有夏天酷暑,但仍会闷热,并且干燥,天气由炎热转向闷热。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候由炎热向闷热转变的节气。也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凉爽。

处暑代表什么

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什么意思应该好理解了吧,就是说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到此为止。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为24节气中的处暑,主要反映的是气温季节变化。“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连读,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不过俗话说“处暑处暑,热死老鼠”,可见酷热的天气并不如处暑字面的意思一样“至此而止”。

处暑是什么意思?从字面来说意思很明白了,那对古时的人们有什么影响呢?处暑以后,除华南和西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雨季即将结束,降水逐渐减少。尤是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必须抓紧蓄水、保墒,以防秋种期间出现干旱而延误冬作物的播种期。

总之,处暑的意思就是意味着夏天就要过去了,秋天即将要到来了,天气也逐渐的冷下去了,大家记得在处暑后注意身体哦。

处暑“秋燥”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时复发或加重,还有就是这个时节由于早晚温差大,极其容易感冒。所以衣服不要加太多,也不能过凉。此时节要注意防燥,饮食起居均要调剂周到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加健康。

饮食

多饮汤水 凉后“贴膘”可每天喝点牛奶,吃一个鸡蛋,适量豆粥、鱼及瘦肉,以补充钙质和铁。多吃水果、青菜,如每天吃一个香蕉、西红柿,既可补充维生素又可补充钾离子,还可预防便秘。

吃西瓜可补充水分并利尿,香瓜和哈密瓜应少吃,每日最好饮水或豆汤1000ml以上,以补充丢失的水分。

处暑来临,夏秋交替之际要注意多饮水,防止干燥。脾胃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人,不要吃太辛辣的食物,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可以多吃如冬瓜、扁豆等键脾胃的食物。

但有些人肠胃不好,常腹泻,不适宜清凉补身。进入初秋,很多“苦夏”、夏天食欲较差者,食欲逐渐好转,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其实,不要急着贴秋膘。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吃肉要适当,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后,再多增加肉食。

环境

预防“阴暑”重睡眠有人出汗后喜欢马上用凉水冲澡,或大量喝冷饮,更有甚者,干脆在地上铺凉席就躺下了。这样不在意,很可能会导致阴暑。阴暑也是中暑的一种,其致病原因不单纯是暑邪,而是兼有寒和湿的.入侵。

消暑时别太贪凉,预防阴暑。空调使用要得当。室内外温差保持在5℃左右,还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将家中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混浊、潮热。有慢性病不敢使用空调的老人,要物理降温,如电扇前放盆水,常用水擦洗身体。

这时节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易亏虚,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应早睡早起,保证休息时间。中午最好午睡半小时,让大脑和肠胃都休息一下。凌晨至4时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中午12:00~13:00为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段。这两个时段最好能进入睡眠。

处暑如何养生才健康

1、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觉

处暑节气正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中阴气增强,阳气减弱,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秋乏”也就随之出现。而睡眠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能使大脑、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是养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点前入睡最佳,每天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

2、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3、初秋防晒也重要

不少女性认为,秋天到了,阳光也开始变温柔,防晒霜已不是必需品了。其实,这种想法不正确,虽然气温下降,人们感觉凉爽,但事实上紫外线还和夏天一样强,加上秋天人们出游频繁,防晒依然是护肤大件事,不但应该继续使用防晒霜,防晒倍数还应和夏天一样,一般含防晒值的普通面霜并不能满足需求。

4、多吃白色食物

秋季气候转凉,空气也略显干燥起来。传统养生认为,白色食物入肺,也就是说白色的食物对肺健康是有促进作用的,养生效果很不错。

5、多饮少言防秋燥

中医认为,秋天对应人体的是肺脏,秋燥伤人易伤肺,此时应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再喝。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秋季天气已经逐渐转凉,还要忌寒凉之饮。干燥的秋天使人的皮肤日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秋天必须补水。通常,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节多喝水500毫升以上,才能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但要注意多次少量。此外,每天不停地说话还会伤气,其中最易伤害肺气和心气,所以要注意“少言”。

6、家居、衣着多色彩

良好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消除秋乏。如果长期从事室内工作,可以在工作间、案头添置一些色彩艳丽并富有生机的饰物以及花草,女性可以多穿一些颜色比较明快的服饰,通过眼睛给我们的身体传递兴奋、喜悦的信号,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7、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

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7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