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价格持续异常上涨,近期“反季暴涨”态势引发舆论关注。据统计,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上交易的品种共有2800多个,异常上涨的常见品种多达100多个,主要集中在植物类药材。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持续异常上涨,近期“反季暴涨”态势更是引发舆论关注。日前,中国之声记者走访了我国重要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安徽亳州,调查发现当地存放中药材的冷库异常爆满,甚至冷库投资热悄然兴起,但仓储价格不降反升。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外行人也参与了采购囤积药材,伺机涨价。多地行业协会公开发文指出,游资炒作加剧了中药材市场的供需矛盾。上涨态势如何平抑?游资炒作,如何打击?
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
中医大夫:这种涨价对老百姓是一种伤害
记者深入走访了解到,中药材价格上涨有一个“击鼓传花”的过程。据统计,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上交易的品种共有2800多个,异常上涨的常见品种多达100多个,主要集中在植物类药材。中药材价格上涨已经传导到全国多地中下游生产企业,需要吃中药的患者也受到影响。
海南一家医院的中医师程华尧说:“开药的时候,处方价格就很高,有患者接受不了。处方药价格涨了,同时,有些就缺货,药也就没有了。”
原料价格异常波动,多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销售价格“倒挂”,除了保证“集采”药品供应,宁愿不备货,也不赔钱生产销售。有的中成药加工企业甚至已停止部分产品的生产。
湖北武汉一家中医门诊的负责人刘杰也实际感受到了变化。“举个例子,细辛现在已涨到每公斤400元,从40元到400元,翻了10倍。黄连也从几十元涨到400元。涨价对老百姓是一种伤害。”
刘杰的患者也有自己的体会。“价格比以前涨了好几倍,还不一定买到合适药材。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以前的一副药材,比如只有30、40元,现在最少要100元。”
武汉一家药企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中药材价格上涨不仅推高了患者的用药成本,医生开处方会更慎重,价格太高的药就会选择替代品。
销售人员说:“4月份的时候当归是每公斤70元,7月份就涨到240元了。一个方子里面用当归,可能用了别的东西去代替,会影响到病人看病的效果。在涨价的过程中,有些人看到价格高,就把一些平常卖不动的产品,掺杂后再销售,对整个行业发展非常不利。”
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二楼商户售卖的药材(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摄)
一头是患者不得不为更高价格的中药买单;另一头,中药材种植农户并未因价格大幅上涨而受益。两头都未在中药材产业链条上获益,问题出在哪了?
价格异常波动 相关部门缺乏调控手段
打击囤积炒作 有冷库存抵触情绪
中国中药协会:供需失衡需加强信息引导
记者在亳州调查走访多日,当地冷库爆满,甚至兴起冷库投资热,冷库企业今年新增较多,而仓储价格不降反升。当地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商家是正常存放,而有些是几百吨、上千吨地存放,人为减少市面供应。
而在价格持续暴涨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在平抑市场价格,打击囤积炒作方面,却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亳州市发改委主任闫文昭对中国之声表示,此轮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涨价幅度之大,品种之多,肯定是不正常的,非理性的。让相关部门略显被动的是,目前缺乏平抑价格的更多手段。
闫文昭介绍:“比如大宗类商品,像肉蛋奶包括小麦等重要的民生物资,都有国家储备,而中药材也是农产品,恰恰没有国家储备。一旦出现价格波动的时候,只是等待监测报告后才会去打击囤积居奇,恰恰没有平抑手段调节市场。”
我国中药材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成本较高,抗自然风险能力较差,而炒作中药材的门槛却比较低。
亳州市中药饮片产业促进会副会长汪宗喜说:“现在的中药材几乎都是每家农户在种植,真正的公司化、规模化种植,现在在全国占比不到10%。无论从信息引导上,包括对价格的承担能力都不足。不同于其他的产品,中药材是完全市场化的产品,政府和行业层面没有太多干预。中药材的涨价,3年小波动,5年大波动,10年就会出现一次这样的不正常现象。这样大规模的涨价,近30年已经有三次了。”
亳州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祖光峰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对当地两个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都有日常巡查和监管,目前市场上惜售的情况是存在的,但相关交易行为还没有达到行政部门介入的标准。
祖光峰说:“发现有哄抬物价就坚决查处,而且是顶格处罚,比如一次性涨价超过50%,今天是100元,明天卖到170元了,这就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超过50%以上就要查处。但是这种涨价不是一蹴而就,是慢慢涨价,今天是一个价,明天又是一个价。”
打击囤积炒作中药材行为,冷库爆满是线索之一。但如何界定货物的实际控制人,如何精准界定囤积的主观故意,相关执法部门也表示,在实际操作中碰到不少困难。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地已着手摸排冷库的情况。“库房里有本地药商存的货,还有本地饮片厂为了生产需求而备的货也在冷库里存储,还有外地药商为了在亳州销售方便也在亳州存储。而且一个品种不一定是一个人经营,比如有500吨的货,是20家企业存的。作为执法部门,我们要讲究法律证据,也在摸排,并发动业内人士投诉举报。”
据了解,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近日对以储存中药材为主的冷库进行了调查走访。多家冷库处于满库状态,一方面在亳州谯城区和高新区注册登记的仓库达1000多家,另一方面有的仓库竟对市场监管部门的调查走访存在抵触情绪,不配合调查,因此走访摸排还需要时间。
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前已向国家有关部门上报中药材价格异常上涨的情况,目前正在配合有关方面深入调研。但对游资炒作现象,中国中药协会尚未得到确切的调查证据。
中国中药协会相关负责人说:“下面反映有游资或者资本的介入,我们还没有确切调查,这是我们反对的。供需失衡经常会出现,这是一个行业特点。必须经过精准的、有计划的信息发布,指导种植、平衡市场、调节供求,这才是长效机制。我们特别主张和建议政府部门能够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加大力度,我们认为增加储备库是措施之一。除了信息指导,有确切证据请政府出手打击囤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管昕)
我国的中草药材品种繁多,资源分布广泛,是国家和人民的一个丰富宝库。由于各地湿度、海拔高度、土壤结构的不同,中草药材生产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现已查明的中药资源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据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99年的统计,1999年全球中草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达160亿美元,而且数字有不断上升之势,英国自1987年以来,天然植物药(中草药)的购买力上升70%,法国上升50%,美国市场亦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作为中草药种类最多的国家,出口创汇在国际市场中中草药销售额的160亿美元中仅占3%-4%,且大部分为原料和保健食品,中成药的比例则低于23%。日本采用“兼蓄并用,自成系统”的战略,大量生产中成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韩国则采取拳头产品策略,使其中药材和中成药出口额大幅度上升。据统计,在欧洲市场上90%以上的人参产品为韩国生产。此外,随着内地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自1989年内地实行进口药品注册以来,已有10多个国、数十种天然药物在内地注册,欧、美、日等国家的传统药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当中有不少外地输入的中成药是利用中国的低价进口药材原料进行加工,然后返销内地市场的。到现在为止,国内的中草药产品难以打入国际市场,主要原因是在于国内的研究基础未能配合国际认可的标准,如GAP、GCP、GSP等执行不够严厉,使产品未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
总的来看,国内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尤其是道地药材的开发现状不容乐观,政府有关部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国外来讲,中草药资源的开发呈现良好势头,市场情况看好。
1、气候
气候对道地药材影响最大,气候对药材生长发育的作用很大,气候不仅对道地药材外观质量有影响,对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也密切相关。光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唯一能源,光质、光照强度是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形成和转化的重要因素,光周期影响道地药材的分布和产量。
2、土壤
优质的土壤是是生产优质药材的主要因素。适宜的土壤条件是形成道地药材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因为,土壤具有供给和协调药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气体、热量,是直接影响中药材生长发育的一个关键因素。
1、栽培因素
由于人口的激增,用药需求的增加,我国许多常用中草药为野生抚育栽培。但是许多栽培的中药材主要靠药农分散种植,规模效应低;加之种植技术粗放,缺乏规范的管理和技术指导,中药材品质很难维持一个较高水平,中药材品种特性退化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2、贮藏运输因素
随着交通的升级换代,使得跨地区跨地域的大范围运输不再是困难重重。但是中药材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运输不当还是要影响药材质量的。中药在储存保管运输的过程中受空气、温度、湿度、光照等影响,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储藏保管不当,会使中药有效成分耗损或药材变质。
味连主产于湖北利川、重庆石柱;雅连主产于四川洪雅县、雅安县;云连主产与云南西北部(野生为主,量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