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方小年具体时间:公历2月2日,星期五,农历腊月廿三。
北方地区在清朝中期以前也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如《清嘉录》记载:"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百姓也提前一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饺子
北方腊月二十三的晚上一般要吃饺子,因为这天要送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人们煮好饺子端端正正摆在供台上,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
粘糕
山东部分地区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蒸粘糕吃粘糕。粘糕是用黄米红枣等做成的一种甜味糕点,意在粘住灶王爷的嘴,使其向玉帝汇报工作时只讲好事。
麻糖
晋西北地区小年夜要吃麻糖。山西大同的麻糖是用优质小米熬成“饧”,再加入磨好的小米面搅拌均匀,通过特殊工艺发酵和固化处理,做成各种形状的糖块,有玉骨麻糖擦酥麻糖夹馅麻糖瓜蛋糖板子糖等。不管是哪种麻糖,都是为了粘住灶王爷的嘴,以免他把人间美味奢华的事报告给上天。
关东糖
关东糖,又叫灶王糖,一年之中只有小年前后才能吃到。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风味特殊的糖制品。关东糖又香又酥,粘性大,主要是祭灶用。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烤融化涂在灶王爷嘴上,这样他到玉帝那里就不能讲坏话了。
糖瓜
“二十三,糖瓜粘”,这首民谣很多人应该都听过。糖瓜跟关东糖的做法相似,只是关东糖是长条型的,拉成扁圆型就是糖瓜,吃起来香酥脆甜,粘性很大。
炒玉米
晋东南地区腊月二十三有吃炒玉米的习俗。人们用麦芽糖把炒玉米粘起来冰冻成一块一块的,口感脆甜香酥。
面花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着蒸枣花馍团圆饼寿桃等面食,蒸出来的这些面食又叫面花。
火烧
河南漯河平顶山一带小年夜这天不吃饺子,而是家家户户自己做火烧吃。火烧又叫烧饼,与小年几乎划等号,当地人讲没有火烧的小年算不上完整的小年。
1.扫尘
北方小年的最主要风俗之一就是扫尘,这个传统风俗源于古代的“祭灶”习俗。相传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君会离开家中前往天庭向玉帝汇报一年来家中的善恶,而灶君离开后就要把家中的一切准备妥当,迎接新年的到来,以示对灶君的尊重。因此在小年这一天,人们要彻底打扫家中的卫生,扫去一年的尘埃和压岁钱,以迎接新的一年。
2.贴春联
贴春联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它是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的。而在北方地区,小年这一天人们也会贴春联。春联是一种由对联组成的文化艺术品,通常用于悬挂在门上,以祈求新年的平安和吉祥。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选择一些吉祥的文字,将春联贴在门上、窗户上或者墙上,以期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平安、健康、幸福。
3.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如春节蒸大馒、枣花、元宝人、元宝篮;正月十五做面盏、做送小孩的面羊、面狗、面鸡、面猪等;清明节捏面为燕;七巧做巧花(巧饽饽),形如石榴、桃、虎狮、鱼等;四月,出嫁女儿给娘家送“面鱼”,象征丰收;也有女儿出嫁作陪嫁用的“老虎头馄饨;寒食节上坟时用“蛇盘盘”以示消灾;做春燕表示春回大地;婴儿满月做“囫囵”谓之“龙凤呈祥”、“猛虎驱邪”;老人祝寿用“大寿桃”等等。花馍在民间依不同岁时和用途有各种形式。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
4.饺子
饺子又称水饺,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过年时的美食。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美食。
5.祭灶
祭灶是中国传统的一个习俗,是为了祭祀厨房中的灶王爷。在北方地区,小年这一天人们也会进行祭灶活动。祭灶一般是在晚上进行,人们会在灶台前点上香烛,并向灶王爷祈求家庭平安、健康和幸福。祭祀时,人们会为灶神预备食物和水,以表示对灶神的尊敬与感恩。
6.剪窗花
在北方过小年,剪窗户也是一种传统风俗。窗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制品,它由纸或布做成,贴在窗子上给人一种喜庆的感觉。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剪一些精美的窗花,装饰家中的窗户,以增添节日的气氛。
奉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