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推动课程资源一体建设。一是完善课程体系。指导高校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研室,开好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用好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启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东的生动实践”教学案例选编工作,不断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思政课课程群。二是打造思政“金课”。实施“南粤优质思政课程建设计划”,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与青年学生使命担当”“强国系列”名师大讲堂等一批优质课程,努力推动实现“一校一品牌、一院一特色、一课一精品”。组织开展高校优质思政课课例评选、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优质思政课程培育建设工作,围绕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强国建设等重大主题,评选建设高校优质思政课课例327项,大学生讲党史公开课示范课例174项,培育建设中小学和中职学校优质思政课程100门。三是推动资源共享。编写《基于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思政课教学指导》,动态收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困惑和教学难点,组织力量研究解答并形成教学案例。鼓励思政课教师分课程分学段共同开发配套课件,撰写教案讲义,打造优秀课例,录制精品教学视频等,依托“学习强国”及“粤政易”“粤教翔云”等网络平台,面向全省学校共享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问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及在线示范课程库等,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更高质量、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
建好平台,推动教师队伍一体培育。一是建设培训研修平台。完善省、市、县、校四级培训体系,建设7个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基地,统筹做好专职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骨干培训、专题培训等,年培训约2500人次。鼓励高校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健全校地、校际协作机制,帮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升理论素养、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指导各地教育部门,推动本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加强跨学科、跨学校、跨学段的协同联动,积极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到相邻学段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促进各学段教学内容的贯通衔接。二是建设交流学习平台。每年举办全省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粤桂琼赣滇五省区联赛,中小学青年教师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能力大赛等,以赛代练、以赛代训、以赛促建,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按照地理位置将全省高校分为11个片区,在每个片区遴选1所高校设立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持续组织区域内思政课教师开展校际教研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互学互鉴、携手共进的良好局面。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师协同提质行动和“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系列活动”,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均衡发展。三是建设人才培育平台。发挥省级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头雁效应”,进一步加强对优秀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的培育,采用“1+N”的形式,组织12个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与81个中小学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结对共建,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思政课骨干教师队伍。
协同联动,推动教学研究一体开展。一是注重教研创新。成立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分层分类指导。遴选建设首批10家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3个“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10个中小学思政课学科教研基地(教研共同体),不断深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努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二是坚持项目牵引。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项目,组织高校与地市教育局共建项目21个、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建项目20个、相关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共建项目12个;在省教育规划课题(德育专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小学德育课题中设置思政课建设专项,每年立项约100个,并实施优秀思政课中青年教师资助培养项目,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开展思政课一体化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表彰奖励机制,在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等选树活动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申报人选予以适当倾斜;在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遴选推荐中,将思想政治领域支持人选名额单列。三是加强交流展示。依托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以“课程+专题”“线上+线下”的方式,定期组织开展省级层面思政课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研讨等,常态化举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同上一堂思政大课”等活动,组织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思政课教师同台展示、相互交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着力推动思政课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
原文链接:广东省聚焦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