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工作计划,我们不需要再等主管或领导的吩咐,只是在某些需要决策的事情上请示主管或领导就可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个人管理班级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繁忙的,然而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个好教师的标志。着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忙,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齐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一个良好的班团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构成一个良好的班团体,需要每一位班主任做很多深入细致的工作。我在这学年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班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一个班的团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团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小助手。”所以仅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简便。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本事。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忙他们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本事上取得更大提高,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三,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经过班干部这个小团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团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构成团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这个学期,其他各任课教师反映我班的班干部管理本事较强。
二、构成正确的团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我十分重视班级舆论,培养优良的班风,从整体上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了在班级里构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创造出优良的班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有意识、有计划地经过对学生守则、道德问题的谈话:革命书籍、报刊的阅读指导等来构成学生的是非观。
2、运用典型事例,进行表扬和批评。
3、运用黑板报、风采展示栏等舆论工具,宣传正确的舆论,批驳错误的舆论。
4、组织好班会。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过民主生活,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
三、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平时总是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在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不下河洗澡,不到危险地带玩耍,注意食品安全,不购买小摊小贩出售的不洁食品。
学生课间玩耍时也要求他们注意团结,不打架,以免出现事故。竭尽全力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共同教育好学生。教师要教好学生,除了做好校内的教育、管理外,还要做好校外的工作,要与家长联系,取得家长协助,才能把学生教好。我班学习有困难的和学习懒惰的学生较多,平时我都注意做好这个工作,异常是那些顽皮、学习懒惰的同学更要家长共同管教。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取的了必须得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工作方法千差万别,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我们仅有在实践中去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新台阶。
教育学之班级管理的原则
班级管理的原则是根据班级管理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的,是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
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有利于教育原则。
班级管理的原则主要有: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必须按照班级管理的规律开展班级教育和管理工作。班级管理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人—人—人”关系,即班主任通过做人的工作而最终促进人的发展。
2.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发扬民主,吸收学生相关人员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坚持这一原则,不仅能够培养现代人所需要的品质,而且能激发学生及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启发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管理与自我管理中成长。
4.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班主任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教育资源合理地配置,实现整体优化效应。
教师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除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准备以外,课堂上组织教学也相当的重要。如果一个班级,课堂上总是乱哄哄的,教师一边讲,学生一边玩,那无论教师准备得多么的充分,讲解得如何的透彻,那结果肯定是收效甚微。由此可见,注重班级管理群体纪律不良事关重要。下面就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
班级纪律不好主要是没有建立起好的规范,所以要重新建立规范。建立规范不能只停留在公布各种规章制度,奖励办法上,关键在于怎么建立和维持规范。班级规范不是通过班主任宣布,然后命令学生执行的方法来制定和建立的,最好是调动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发动学生讨论,自己指定必要的规则,自己执行监督和管理。这样建立的规范才有生命力。
二、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
如果纪律问题与课程质量有关,那就要切实地解决课程问题,对于这一点,我们首先要明确的就是究竟是纪律影响了教学还是教学引起了纪律问题。如果盲目坚持是纪律影响教学的逻辑,而没完没了地去解决问题,到头来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有的老师上课总是乱班,他说“学生太乱没法上课”于是停下来整顿纪律。停课整顿似乎很见成效,一下子纪律就好了,于是又继续上课,一上课又乱了。这说明问题不在纪律而在教学。要解决这类纪律问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进教学。
三、面临班级纪律问题的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他人的权利
由于和学生群体发生过矛盾而造成学生的纪律问题的任课老师或者班主任,一定要通过自己与学生之间的意见沟通来解决问题,而不要想通过班主任或者学校的领导来解决问题,想通过有权利的人去把学生“治住”。解决了纪律问题,然后再去上课的做法其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道理很简单,首先,某位教师或者班主任,与一个班级的学生关系是不可能由别人来代为建立或者改善的。其次,教师自己不出面解决问题的本身就使学生感到老师无能,而更加轻视或不尊重他,甚至使学生对教师假手的权利的领导或者班主任来“制裁”自己而感到愤恨,所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关系更紧张。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不但要用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说明,而且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身体力行。言语和行为是互相强化的,当它们是一致的时候,同一信息重复出现,增加了他的强度。而当言语和行为所表达的信息不一致、相互矛盾的时候,就引起学生的思想混乱,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接受教师的哪一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总是认为教师的行为是更真实的。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做的事自己必须率先垂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相信教师的要求是正确的、合理的、可信的和可行的。如果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而自己却迟到早退,要求学生冬天上操不得戴围巾手套,而自己却围着围巾戴着手套全副武装地监督学生,甚至躲在屋里取暖,那么学生是不会遵守纪律。学生对这种不合理的现象是非常敏感的。学生对言行不一的教师是不信任的,对于那些自己不遵守还百般挑剔别人的教师产生鄙视,厌恶。在没有威信的教师面前一定会出现不守纪律的学生,而且那些没有表现纪律问题的学生一定会心照不宣的暗中支持这些“捣乱份子”。在这里,在师生相互作用上,我们要强调的是“榜样”作用的巨大力量。
当然,解决纪律问题没有一个通用的既定的公式,具体的办法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宜,但是他们的原则和原理是相同的。
班级管理制度具有强制性和教育性,强制性是基础,教育性是目标。由于中职生学习基础差、自我管理能力薄弱、没有组织纪律性,更加需要行为的修正和规范的引导,而落实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就是不断建设与之相契合班级制度,形成有效的管理。制度建设是班级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1]。教师可以从社会和学校的要求出发,结合任课教师的建议,提出班级规范;学生从自身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出发提出能达到的规范,经过协商形成双方都能接受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制度时要做到紧密联系教学生活实际,增强科学性、严谨性、民主性、公平性、透明度,同时兼顾教育性、激励性,在实施过程中要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稳定性和发展性。
一、遵循三个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即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提出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要具有引导和教育学生的作用,要有科学性和严谨性。如果我们制定的要求过低,起不到约束学生的作用;如果我们制定的要求过高,则大多数学生无法完成。
(二)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民主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班实际的班规、班级量化管理细则,要具有民主性、可行性、可操作性。
(三)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即班级管理制度治班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在班规面前所有学生人人平等,具有公平性。
二、班务公开,量化考核,分责上岗,加强监督落实制度
加强班级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公开班务,意在规范、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在教室里设置公示栏,将《学生守则》《班规》和《班级量化考核细则》等多项内容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并能时刻提醒自己,有利于班级管理制度的实施。同时,分责上岗,要求岗位到人,将班内事务具体安排给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为构建和谐班级创造有利条件。班级管理制度的监督、落实,与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这就需要教师在管理时成立考核小组,对各项管理及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制度、考核结果公开,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三、建设具有战斗力的班干队伍
要落实好班级的规章制度,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选拔出德才兼备的班干部。班干部的选拔一般有三种方式:班主任指定班干部、民主选举班干部、竞选班干部。这三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开学初,学生之间还彼此不熟悉,可以班主任暂时指定干部暂时代理。一段时间后,可以采取民主选举和竞选相结合的方式。先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候选人,再让候选人之间竞选上岗。这样,既避免了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并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但不愿意担任班干部,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又能通过激烈的竞争选出有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班干部,有利于发扬民主。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择怎样的方式,一定要尊重学生,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同时也要尽可能地搞得庄严而隆重,这样既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班干部的威信,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班级工作[3]。
四、完善奖惩制度
中职班级管理涉及纪律、学习、卫生、实训等各个方面,完善奖惩制度,有利于纠正中职学生的不良习惯,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为此,班主任应该和班委成员带领班里其他学生共同制定奖惩制度,并进行量化评定。中职班级奖惩制度要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的表现纳入奖惩范围中,细化奖惩标准,实行公正民主的奖惩措施。奖惩制度由班委会(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纪律委员)负责执行,由辅导员(班主任)直接领导,对班级整体进行监督。
五、建立例会制度
建立班干部例会制度,可以掌握班级各方面的情况,了解每个班干部的工作情况,便于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进行分析和解决。还可以使班干部更加团结,配合密切,制定出正确合理的班级工作计划。总而言之,以上几点是笔者在近几年班主任工作中,对如何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的一点摸索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对建立和完善班级管理制度这项工作继续探索,要多发现、多思索、多总结,使其成为管理中职班级的一大助力。
最近,读了《班级管理60问》这本书,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有感触。刚巧,前几日开了家长会,那就从家校联系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吧。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而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一条重要途径。因此,家校联系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就曾多次指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开展家校联系,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呢?
第一、沟通,要从爱开始。
教师首先要用自己宽阔的心胸来欣赏、包容、热爱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包容每一个孩子的短处。本着全心全意为孩子的目的,来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这种爱传递给家长、感染家长。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在爱他的孩子,尽心尽责为孩子们的教育而工作。那么家长自然会信任教师,并且持积极的态度来与教师沟通,热心支持、配合教师的工作。
第二、沟通,要先表扬后提醒。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每一个家长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喜欢听到别人夸奖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完全否定。所以,教师在与家长交流孩子在校情况时,要多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表扬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进步。在肯定孩子的同时,与家长一起共同来探讨孩子存在的小缺点,双方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这样,家长就会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我们、支持我们。例如,我班的小瑜是个很安静、学习很认真的孩子,但她的性格比较内向,与其他同学一直不怎么玩的来,也比较少与老师沟通。在妈妈接孩子的时候,我首先向小瑜的妈妈肯定孩子的懂事与乖巧,然后把她比较少与人交往的情况反映给她妈妈听,双方一起探讨孩子形成这一性格特点的原因,寻找帮助孩子改进的方法及家长和老师在今后的教育方式上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既达到了家校共育的目的,而家长也不会因自己孩子有缺点或者在校表现不好而心情不愉快。
第三、沟通,要及时反馈。
一个班的孩子,有些比较文静,有些比较淘气。针对个性不同的孩子,教师的教育方法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对于他们的家长,沟通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懂事、乖巧的一类孩子,教师不需要费许多的心思来“管教”,家长对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也比较放心。对于这类孩子,我们除了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情况外,还可以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偶尔也要提醒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注意的地方。而对于比较淘气、容易伤害到别人的一些孩子,教师需要花更多的心思来关注他们,对他们的要求也会严格一些。那么,教师就要在观察到孩子的“顽皮”后,把自己的这种教育想法告诉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与这一类孩子的家长达成教育理念上的共识。当孩子在校做错事情时,教师除了严格要求孩子,向孩子讲清楚教师严格要求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事理,在接受教师教育的同时,也应在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及时对家长说明事情的情况。一来,可以起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时也会避免出现个别孩子不能领会教师的意思,回家对家长表述不清楚事实原由,让家长对老师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与矛盾。记得有一天,我比较严厉地批评了一位上课玩耍、并影响到别人学习的孩子。孩子回家后,向家长诉说他在校所受的“委屈”。结果,第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二天家长来校询问孩子昨天的情况。虽然没有引起太大的误会,但这种“家长上前询问”的方式确实让我尴尬了一番。所以,针对目前班上一些因淘气影响别人利益或者犯小错误的学生,在坚持我的教育原则的同时,我会想方设法让这些孩子懂得教师对他教育的“良苦用心”。同时,及时向家长反映情况,以取得家长的支持与帮助。
第四、沟通,要因人而异。
一个班的家长,性格、受教育程度、职业等都有许多不同,所以,我们在与他们沟通的时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对于性格直爽、心胸开阔的家长,可以采用直接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如:今天孩子上体育课碰到别人了,我们要一起提醒他以后运动时注意安全。而对于脾气急躁、比较没耐心的家长,教师又要运用循循善诱、多表扬、婉转提醒的沟通方式。对于缺乏主动与教师沟通的家长,教师要积极、主动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这些都需要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分析各类家长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沟通方式。
总之,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要怀着一颗一切为了孩子的爱心,热心地向家长介绍校内活动、教学状况,诚心地帮助家长解决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问题,虚心地接受家长的建议,耐心地解答家长的疑问等等。我相信:有了“爱”,我们就能有效地开展家校联系,达到家校共育的目的。